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爲什麼要發動珍珠港戰爭?

歷史蟈蟈


假如當時我是日本天皇,我也會同意偷襲珍珠港的。

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是不想在太平洋和日本發生軍事衝突的,以免無法向歐洲提供支援。但是日本野心越來越大,需要的資源也越來越多,把魔抓伸到了印度支那、南亞島國。要知道這些地方是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英法在歐洲就夠慘了,如果這些海外殖民地也喪失了,無疑會更慘,所以美國就告訴日本,不要太過分。但日本這個戰爭機器根本停不下來,然後一步一步走上偷襲珍珠港的道路。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就會發現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意外。


1940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出口控制法案》,同年9月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北部,羅斯福宣佈對日本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運,航空燃油和潤滑油出口禁運,希望日本收斂一點。可日本已經停不下來了。

1941年7月,日本強行進駐法屬印尼,羅斯福再次宣佈凍結日本在美資產,同時宣佈對日本出口石油只能通過貿易許可證的方式。再次希望日本停手,並與日本展開談判。

1941年8月,日本的石油儲備,陸軍12個月,海軍18個月,眼看被人卡著脖子,還要把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日本肯定是不會幹的。所以珍珠港就成了一個很好的目標,再加上日本軍人的極端主義思想,偷襲珍珠港也就順理成章了。


z76257


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艦艇拋錨,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正常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珍珠港事件

攻擊珍珠港的計劃來源於日本和美國的外交衝突。自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開始,長期無法脫離出來,經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在中國的戰爭,日本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威脅到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

1941年,美國要求日本從印度撤軍,並連同荷蘭,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

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

珍珠港俯瞰圖

另外,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日本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日本策劃了珍珠港突襲。

日軍前往珍珠港及返程路線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


朱世巍


我們現在來看,日美實力差距巨大,但是在當初開戰之前日本實力方面還算樂觀,也就是說日本高層認為美國石油禁運不打就得妥協就是投降,打了還有點戲。


日美之間隔著太平洋,沒有海軍,一切都是空談,日本依仗的就是他強大的海軍,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時,日本有軍用艦船200多艘,其中有數艘主力戰列艦和10艘航母。

要說當時海軍比日本強的當時只有兩個,英國美國,法國當時投降了沒必要計較,可是1941年英國天天遭受著德國的轟炸,丘吉爾政府一向貫徹著先歐後亞的選擇實質上英國對於日本的態度是要麼把美國請出來處理西太平洋問題要麼先拖著,況且大部分英國海軍還要保衛本土和大西洋到印度洋的生命運輸線。



至於美國方面,日本最能依仗的就是當年海權諸國一起簽訂的華盛頓條約,其實這個條約就是在限制英美的艦隊擴張,就對比來說根據條約,日美海軍噸位比在三比五,然而美國的海軍是要防衛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個方向的,這就使得在太平洋雙方海軍差不多,甚至說日本更強一點。


日本在英美製裁下必須尋找出路,開闢太平洋戰場或者結束中國戰爭,顯然日本決定執行前者,時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在珍珠港進行偷襲,讓日本太平洋艦隊陷入癱瘓這時日本就有8個月左右時間對東南亞發動攻勢。

珍珠港計劃成功,如果不是南雲太過保守提前撤退,那麼戰果還能擴大百分之五十,太平洋艦隊損失巨大,這時候在日本眼裡美國要回復太平洋艦隊至少要半年,而另一種方法是美國把大西洋艦隊調回,這樣日本就可以用另一次艦隊決戰幹掉大西洋艦隊,就像日俄戰爭中日本對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一樣,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日本的想法註定是幻想。



而且日本在政治上認為美國會在遭受失敗後妥協了,在軍事上不停地希望艦隊決戰以小博大,他們自己勸說自己自己安慰自己然後走上了賭國運的賭場。

美國作為第一強國的恐怖戰爭潛力在二戰中第一次展現,在這之前,即使知道了些經濟和基礎建設,工業能力的數據對比,日本人也無法想象美國的力量全部轉入戰爭機器的恐怖,面對下餃子一般的戰艦,無可匹敵的後勤,充分的人才儲備,日本只有戰敗。


歷史區的哈士奇


二戰時日軍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至今讓人震驚,要知道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且工業發展的遠不如美英法蘇德等西方強國,但是日本依舊憑藉領先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工業實力,四處擴張,大半個亞洲被奴役了很長一段時間。二戰伊始,日本在亞洲打的其實還是“不錯的”,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但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以後,日軍開始時取得的優勢就逐漸喪失殆盡,無論是中國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那麼,明知國力不如美國的日本,為什麼執意要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拖入二戰呢?

下面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美國的對日態度發生轉變

早在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時,美國的態度和英法對德國侵略他國的態度一樣,實行的也是綏靖政策,通常一點說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多就是口頭上對日軍的侵略行徑進行譴責與聲討。但這只是口頭上的一中道義譴責,其時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資源輸入照舊。

隨著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中國戰場形勢發生轉變,日軍叫囂3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破滅,美國在華利益受到損害,再加上德國、意大利在歐洲戰場頻頻得手,美國開始放棄自己的中立國策,限制日本從美國進口戰略物資,並且凍結了一部分日本政府的資產,這麼做的後果是讓本來就資源稀缺的日本變得困難……因此,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來迫使美國政府妥協並放開對日本戰略資源限制,從而獲取更多戰爭資源。

二、日本開闢第二戰場,與英美勢力有衝突

美國政府對日態度發生轉變後,開始制裁日本。彼時,日本雖侵略佔領了大部分中國領土,但當時的資料顯示,中國大地沒有日軍發動戰爭所需的戰略資源,例如石油、橡膠等。而東南亞富有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略資源,因此日本軍部有意佔領此地,達到其以戰養戰的目的。

然而,東南亞是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勢力範圍,日本要染指東南亞,就會同美國、英國發生摩擦,但日本是沒有其他出路的,因為日本打不過蘇聯,但日本強大的海軍卻可能打敗還沒發展壯大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所以,為了獲取石油等戰略資源,日本要進攻東南亞,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是其阻礙,一旦爆發戰爭,太平洋艦隊即可南下增援,也可北上奇襲日本本土,這是日本不願看到的,因此先殲滅或重創太平洋艦隊被提上日程,最終珍珠港成為日軍偷襲美國的第一站。


獨舌視界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出山!

首先,日本是島國,島內沒有任何資源。它必須通過發動戰爭來獲得資源。

當時日本國內石油儲備只能維持半年。此時日本軍政府已到艱難時刻地選擇:是撤兵,還是打下去。

就在日本決策者猶豫之中,1941年美國政府突然發佈《租借法案》。其中法案明確指出:將禁止給法西斯國家運輸物資!

可以說此法案已切斷曰本南下掠奪多項資源。

大家可以想象,日本對外戰爭仍在拼殺之中,可生產原料沒有了,連最基本的子彈多造不出了,這完全把日本人逼上死亡絕境。

日本難道甘願接受美國人制裁?不!日本軍方一致認為:絕不能低頭,寧可魚死網破,也要冒次險,並殺出一條血路。

同時日本總參謀部已拿出制定襲擊計劃:一致認為珍珠港所處太平洋交通最重要樞紐,上下串聯並連接夏威夷。而成為太平洋上中轉站。

日軍要想獲得太平洋制空、制海權,就必須打開南下的道路暢通,首先摧毀珍珠港。

當時日本駐美國武官山本五十六,看到絕秘計劃後,並提出自己觀點:認為絕不能與美國交戰。可他的聲音確實勢單力薄,只能違備心願而參戰。

同時,他作為聯合艦隊總司令,並共同策劃了偷襲珍珠港。最終偷襲成功!這就是日本人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大奇兄


二戰日本在亞洲打的是順風順水,所向披靡,但自從日本偷襲珍珠港半年後,日軍無論在太平洋戰場還是在中國戰場的形勢都是不樂觀的,那麼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下面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一、日本在剛開始發動侵華戰爭時,美國採取綏靖政策,對日本的侵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口頭上的譴責與聲討,而日本從美國進口戰略物資照舊,但隨著中國人民的抵抗,中國戰場的變化,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開始限制日本從美國的戰略物資進口,並且凍結了一部分日本政府的資產,這讓本來就資源稀缺的日本變得困難,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是有通過殲滅太平洋艦隊來迫使美國妥協的考慮在裡面的。

二、上面說到,日本資源稀缺,雖然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但當時中國資源探測到的量並不大,而日本急需戰略資源,這樣日本就把眼光放到了東南亞,但東南亞是英美等西方國家控制的地方,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是想重創太平洋艦隊,這也等於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開戰,從而進軍東南亞,獲取急需的戰略物資,這是冒險的舉動,但不冒險日軍就打不動仗了,史實也是如此,日軍發動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就南下東南亞,並很快佔領大片地區。

三、發動珍珠港事件是有日軍軍部激進勢力促進的,雖然因素不多,但也是因素一種,當時日軍在亞洲戰場風聲水起,戰力強大,這讓一些日軍軍官產生了幻覺,覺得日軍可以和美軍過過招,所以就慫恿珍珠港事件,雖然推動力沒有前兩個那麼大,但也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