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我想回老家種田

鄉土散文:我想回老家種田

知天命的年齡,思鄉的情緒如陳年老酒的醇香在我的身子骨裡不時地發酵著、升騰著,不能自已,總是想美美地親一下生我養我的故土。

掐指一算,離開黃土地已經三十多年了,儘管端著鐵飯碗,卻老是眷戀著耕地種田的農人生活。在上世紀時興“農轉非”的那陣子,我堅持把老婆的戶口留在農村,為此事老婆一直耿耿於懷。人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這幾年農村戶口吃香了,老婆心裡的這塊疙瘩才日漸消散,每與人聊起家鄉的話題,她總愛說我老家還有院有地呢,話裡言外我是農村人的自豪。有人說我謀事長遠,再過幾年退休了居住在鄉下務農種田,好不悠閒自在!是鄉愁的情愫,讓我做出了在當時來說腦子有病的下策。

農村老家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近六百人的村莊走的只剩老小几十個人了。去年休假我兩口子回來小住,小山村裡的人還是那麼樸實憨厚,熱情有加,這個提果子的,那個送蔬菜的,都說是自家種的沒農藥,一面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盛情難卻,一面是欠下了人情,付費又顯得生分,次數多了實在不好意思,還是自己種些菜。

鄉土散文:我想回老家種田

四十年前土地下放時,我家分得了六畝多地,離村莊又很近,地平土沃是產糧的頭等地,原來一直有人耕種,前年撂荒算是熟地,雜草也不是太多。我就近翻耕了三分多地,種了十多樣菜,正遇上雨水好,蔬菜長勢讓人歡喜,吃了半年自種的新鮮菜,還有送人的,自種自吃,從未有過的舒心、踏實和自信,很有收穫感。

聽鄉情們說,現在黨和政府的“三農”政策越來越好,這地有種頭了。他們做我的工作,退休了回老家種地,清靜安閒,空氣清新,既鍛鍊身體,又吃住環保健康,農村生活養老最好。其實他們的心意也是我多年來要學善洲回故里的所想:種上幾畝地,養上兩窩蜂、幾隻羊和一群下蛋雞,有蜜、有蛋、有肉還有菜。天陰下雨跟留守的哥們盤坐在熱炕上,談天說地,打牌下棋,樂到飯點才散場;節假日邀來同事朋友來個農家樂,小聚長敘,再送上一些自產,過上滋潤的田園生活,何樂而不為?

有了去年的小收穫,一開春我就請人旋耕了門前那塊地,種些洋芋、玉米和各種蔬菜,夠吃就行,不謀掙錢,只為日後回鄉生活打好基礎,也算是退休前的熱身和適應。就這樣來回百餘公里,每週走讀於城鄉之間,在那一畝三分地裡忙活雙休日。

每當我在地裡幹活,走大路的人覺得驚奇,都要駐足聊會兒,對我們的舉動普遍認同。雖然多年不務農,對農活我還是很在行。現在農村已經步入“犁地不用牛”的時代,大多糧食也是邊收邊入袋,垛子也不多見了。

鄉土散文:我想回老家種田

一週兩天的農活,起初真是吃不消。畢竟多少年不暗農活,現在又不是幹體力活的年齡,儘管是不緊不慢悠著幹,還是腰痠腿疼手腳麻木,這完全是願意自找的苦痛,我們互相寬心鼓勵,要的是這渾身疼痛的效果,堅持就是勝利。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年輕人和文化人湧入城市,跟風在城裡買房,都想過上市民的生活,這才有瞭如今農村人去村空。而我們這等患有城市病的人,總感覺心裡有說不出的壓抑,精神上十分疲憊,急切地想逃離城市,回到故鄉吃野菜、睡土炕,扛上農具悠然在田間地頭,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人生活,去享受那份恬靜、悠閒和迴歸自然的愜意。

看來這社會還是在不斷演繹著《圍城》的故事……

審閱:周冰

簡評:文章充滿了對老家農村的懷念,種田正是作者的一個突破口,那種踏實、出汗、收穫的感覺,甚至是勞累、痛感都讓人喜歡。

作者:張文彪,筆名三虎,甘肅靜寧縣人,人民銀行員工。

編輯:趙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