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一个人如果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 李玫瑾

生活中你可能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们和父母如此相似呢?明明我们很痛恨父母的某个习性,也曾暗暗发誓不会成为那样的人,为什么到头来却和父母越来越像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电影《你是好孩子》就从这个疑惑出发,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你是好孩子》是日本导演吴美保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几个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叙事手法娓娓道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父母养育与孩子成长的电影。

今天我们就从其中的一条故事线出发,来看看孩子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的。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水木雅美是一个年轻、贤惠的妈妈,有一个三四岁的女儿彩音。从外表看,雅美和其他妈妈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会经常帮女儿插嘴,拉着女儿过马路等。但是只要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副面孔,冷漠、暴力、难以亲近。

母女俩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雅美在帮女儿穿衣服。因为女儿动作笨拙,雅美当即就照头给了一巴掌,动作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犹豫。而在女儿高举的手臂下方,也是一块青紫色的伤痕。看的出来,暴力,在这个家庭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随着更多的镜头推进,雅美的面目也更加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女儿跌倒了,雅美只是关心鞋子的磨损情况,没有一句安慰;跟小朋友闹矛盾了,雅美也只是在乎自己的面子问题,丝毫不问是谁的对错……就连邻居阳子都说“雅美从来不会摸彩音的头,对么?”雅美神情明显楞了一下,好像她从来都不明白,当妈妈的还可以这样温柔的对待自己的孩子。

究其原因,这和她的原生家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雅美也生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虽然影片没有明说,但是在她手上被烟头烫伤的触目惊心的痕迹说明了一切。而在阳子开玩笑说要把孩子从窗户扔下去时,雅美也是一脸正经的充满恐惧。

时光荏苒,虽然这些身体上的伤痛早已过去,但是留在心理上的阴影却挥之不去。所以她能够这样虐待自己的女儿,也不足为奇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的某些行为和特征会在养育中传递给子女,而子女又会传递给下一代,使同样的境遇不断重复在家族之中。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的祖父母脾气温柔,性格外向,那么你的母亲也很可能乐观开朗,传递给你的也就是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相反如果你的祖辈自私、暴躁、包容度低,那么传递下来的就可能是消极悲观、易怒狂躁的性格特征。

人都有遵从于自身抚养方式的倾向,所以我们总是和父母相像,也不足为奇了。

那么,代际传递是怎样发生的呢?是否像鼻子、眼睛那样,受到了基因遗传的作用呢?

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最新研究表明,基因并非是心理特征在家族中时代相传的原因,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传递与基因遗传没有任何关系。而决定我们与父母相像的是父母的抚养方式,也就是言传、身教、身份认同和虐待的直接作用。

言传、身教很好理解,就是父母怎么说怎么做,我们跟着模仿就行了。就像影片中的雅美,她经常说“不要做多余的事”,所以彩音和她一样,也很少同别人交往。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对于父母鼓励的事情会全然照办,对于父母抵制的事情会敬而远之。即便有些话父母不说,我们也会观察其行动,最终形成相似的行为习惯

然而并非父母所有的言行习惯都是好的,有些消极的言传、身教也会让我们形成消极的行为模式。只是幼小的我们无法分辨,所以才会照单全收。

影片中的雅美是不幸的,但也是幸福的,因为彩音始终爱着她。为了证明这份爱,彩音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拿出“证据”。

一次散步中,阳子无意中夸奖雅美的鞋子很漂亮,而彩音立马就说“我也有双一样的,跟妈妈凑一对呢”。 那神情,既骄傲又幸福。

第二天,为了能和妈妈穿上同样的鞋子,彩音甚至放弃在公园玩耍的机会。虽然有些失落,但一看到其他妈妈,又立马把鞋子伸过去说 “你看,和妈妈一样的”。那样子好像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有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是相爱的”。这其实就是身份认同导致的母子相似。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身份认同,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为了体验父母的角色,努力代入父母言行的行为。比如说,孩子为了体验父母的高兴,很可能会把父母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把父母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也会和父母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仿佛和父母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更深的爱意。

这就是身份认同产生的根源。因为爱,所以想和父母成为一样的人。彩音通过鞋子和妈妈成为了一样的人,而现实中的我们则更愿意通过行动和父母相像。比如,用父母喜欢的方式接人待物,坚信不疑的执行父母的观点,考上父母理想的学校等等。

身份认同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极大的安全感,即过上和父母同样幸福的生活。但是不加分辨的认同也会让我们迷失自我,重蹈父母不幸的覆辙。

然而随着慢慢长大,我们会逐渐发现这些相似,也可以选择是否停止相像。但是有一种情况则不同,尽管我们深恶痛绝、使出全力,也很难改变相似的命运,这就是虐待。

虐待可以分为精神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等多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痛苦都会过去,但它留下的绝望的感觉却会伴随人的一生。

雅美的生活是灰暗的,这也使她没有办法轻松、快乐的和彩音在一起。

有一次,彩音想要推一下阳子的婴儿车,却被阳子的儿子中途闯入,结果差点弄翻了车子。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激起了雅美的怒气。回到家中,雅美一把拉过彩音,一巴掌呼倒在地,接着又锤又打,嘴里还不断咒骂“为什么净做多余的事,为什么道歉,光说对不起有什么用……”那种歇斯底里而又绝望的感觉,隔着屏幕都能让人窒息。

这就是虐待产生的最大影响了。它会在思想上向我们传递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让我们认为世界本该如此。再加上言传、身教、身份认同的影响,让我们将这种情绪不断内化,最终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无尽重演。

这也是雅美最痛苦的地方。她明明知道自己是多么暴力,也知道虐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把事情想得很消极,结果让伤害再一次重演。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所以最后的雅美无力的瘫倒在地上,放声大哭。惭愧、后悔、自责……她怨自己不能给女儿带来疼惜,也恨自己不能改变现状。

这和生活中的我们何其相似。明明心里爱着孩子,也知道暴力产生的影响,却还要不断的折磨打击。“饭桶”、“笨猪”、“一无是处”…… 好像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在养育孩子。殊不知,过度的暴力已经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就像我们自己,悲观消极、敏感多疑,而这一切都来父母的传递。

言传、身教、身份认同和虐待让性格特征不断代际传递,所以尽管我们曾经厌恶,暗暗发誓,但是我们最终长成了和父母一样的人。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那么代际传递只能是消极的么?

并非如此。积极的行为和特征也会在代际间传递,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改变,就有机会传递出幸福的性格特征。

发现家庭中的消极代际模式

心理学上有句话叫做“看见即治愈”,即只有先找到自己的代际模式,才能改变自己的代际模式。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罗列出自己和父母各10项消极的性格特征,比如暴躁、自私、冷漠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罗列时一定要用第一感觉,下笔就写,不要有任何的思考和犹豫。

然后,将自己和父母的特征进行逐条对比。你会发现,除了特别不同寻常的特征外,两者有不少重叠的地方。

接着,探索这些特征的来源。你可以试着与父母交谈,也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了解情况。当然,为了信息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你也可以找找父母幼年的信件和日记等等。总之,为了做出客观的判断,你要尽可能全面的收集资料。

最后,你会发现拥有这些深恶痛绝的消极特征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代际传递的影响,这会使你心态上大大的放松。而且了解了家庭中代际传递的过程,也可以让你有的放矢的改变自我。

拥抱温情,改变消极的代际模式

影片中的阳子其实也是家暴的受害者,但是与雅美不同,她遇见了一个善良的老婆婆。在遭受暴打后,老婆婆总是安慰她、拥抱她,给与她尽可能的温情。所以长大后的阳子依然能够温柔、乐观的面对生活。

《你是好孩子》:一个中年母亲的崩溃,我们终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这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有缺陷的,但也不是完全黑暗的,总有温情的天使来过。

有可能是父母心情好时的疼惜,亲朋好友的鼓励,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宽慰。

即便是转瞬即逝,但也在艰难的日子里给过我们动力,所以尽可能放大温情的力量,让那些积极的经历战胜黑暗,激发出幸福的能力。

拥抱伤害,传递幸福的性格特征

可能你会说,消极的特征已经传递,对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该怎样挽回呢?这里建议你试试“爱的炸弹”。

“爱的炸弹”是一种弥补孩子心理创伤的有效办法,主要是通过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爱意的存在,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和孩子共同商定一段时间作为亲子时光,比如每个周六或者每个月的3号。记住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其中,并按时执行,让孩子得到期待。

然后,让孩子列出清单,自主决定在这段时光中要做的事情。

父母不能干涉,而且要自始至终全力配合,给孩子营造出一种“不论我做什么,父母都爱我”的感觉。

最后,给这段特殊时光起一个温馨的名字,并留下一个可爱的礼物。以至于孩子每次看见礼物都能回忆起这段温馨的相处,生出温情的力量。

“爱的炸弹”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可以让爱变得容易。当你习惯了这种方式,就会不吝啬爱的付出,传递出真正积极、幸福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忙碌,都想要给孩子留下更富足的物质条件,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与其给他们留下车子、票子、房子,不如将爱好好传递下去,让他们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