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西安網評:為基層鬆綁,讓“挑擔人”輕裝上陣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要求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作風保證。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基層工作經常面臨“急難險重”的挑戰,基層幹部往往壓力大、任務重。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艱苦卓絕自不必說,加上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這些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這就意味著,要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的骨幹力量,就必須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越是擔子重,越要愛護“挑擔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多關心關愛奮戰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第一線的廣大基層幹部,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把幹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是心繫基層、關愛幹部的一項重要內容。為著力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黨中央確定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一些問題十分頑固,有的雖然面上得到遏制,但又出現新動向、新表現。例如在基層實踐中,“痕跡管理”比較普遍,但一些地方在操作中也出現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現象;督查檢查積極有效,但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的個別現象滋生了“脫實向虛”的不良風氣;工作效率不斷提升,但微信群、工作群、政務APP過多過頻也帶來了“指尖上的負擔”;庸懶怠政慣性猶存,層層“甩鍋”不作為;對待群眾消極應付、態度冷漠等等,都削弱了幹部幹事創業的心勁。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關心關愛基層幹部,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為基層鬆綁,要抓住“著力點”。在為基層減負時,既要突出重點、自上而下強力推動,也要聚焦痛點、自下而上,多聽基層幹部聲音,及時回應基層關切。充分發揮基層主觀能動性,在減什麼、怎樣減、減得怎麼樣等環節上讓基層參與,廣泛徵求基層意見建議。堅持問題導向,把減負焦點對準幹部的“累點”“痛點”和基層形式主義新問題,大力壓減各種無用的文山會海,削減無謂的檢查考核,扭轉過度的留痕管理,不斷為基層幹部減負賦能,促進基層工作提質增效。及時糾正濫用問責、不當問責及以問責代替整改等問題,不能讓做實事的幹部流血流汗又流淚。做到“三個區分開來”,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大力激發廣大幹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氣神。

  為基層鬆綁,讓挑擔人輕裝上陣。減負不是減質量,減責任,關愛也不是降標準,而是為了輕裝上陣、勇挑重擔,在於樹立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的實幹導向,讓基層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實上來。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把“減負”當成推卸責任的“擋箭牌”,而應抓住機會大顯身手,自覺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在脫貧攻堅等“火線”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善接最燙的山芋,做攻堅克難的“干將”、“闖將”,心無旁騖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專責機關,在督促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帶頭反對自身存在的形式主義、做好減負工作的同時,強化政治監督,壓實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主體責任,緊盯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及其新表現,強化監督,嚴肅查處,形成震懾,把幹部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套路”中解脫出來,形成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攻堅克難、盡責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