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經濟“急救包” 中國保守美國激進的背後考量

降息,一口氣降到零。發錢,一口氣花完全年預算的一半。

各國政府在G20之前就已經開始行動,G20會議上更是明確“窮盡一切手段”,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生活的衝擊。

美國反應最為激烈,在危機露頭之時,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直接“一口氣打完所有彈藥”。

之後疫情的發展證明,美國沒有反應過激。最新的失業數據令人瞠目結舌,經濟提振計劃沒能完全安撫市場的不安情緒。

反觀中國,守著利率不降,幾乎沒有放鬆。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時,財政刺激規模還遠未達到美國的量級。

中國在刺激政策上的保守,與美國的激進,形成鮮明的對比,背後則是兩國不同的考量。

美國的激進

整個3月,美國的貨幣政策推出的速度和力度,幾乎都超出市場預期。

3月3日,美聯儲突然宣佈“緊急降息”0.5%,而此時市場預期是當月17、18日議息會議後降息。市場把這一舉動看作事態嚴重的信號,股市不漲反跌,跌幅達2.8%。

議息會議前兩天,15日,美聯儲宣佈再次“緊急降息”,趕在週一亞洲市場開市前發揮作用,而且力度上一步到位,直接下調100個基點,降至0-0.25%的歷史低位。同時宣佈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市場接著不領情,繼續“跌跌不休”。

至此,短短兩週,美聯儲救市的力度已經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處於同等量級。

美聯儲沒有停下腳步,一週後宣佈推出了“無限量量化寬鬆”,並將首次支持購買企業債券並直接向企業提供貸款。此輪資產購買規模無疑巨大,分析師估計該計劃將向非金融企業貸款4萬億美元甚至更多。

肺炎疫情下經濟“急救包” 中國保守美國激進的背後考量

劉尚希稱,今年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財政都面臨巨大壓力,通過提高財政風險來對沖眼下的經濟社會公共風險是必要的,但要適度。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導致財政不可持續的話,就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政策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風險。劉尚希認為,光增加貨幣供應量不夠,還應打通貨幣傳導機制,因為傳導瘀滯阻塞影響了企業的流動性,這是多年來沒解決的大問題。

無論是加大投資,還是放鬆信貸,銀行更願意把錢給國有企業,以及有政府兜底的城投公司,而非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只好用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形成“擠出效應”。後者不得不承擔更高的利率,進一步加大金融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