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 周國梅

在各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國際社會的攜手努力更加凸顯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疫情引發國際社會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的深刻思考,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綠色復甦成為全球疫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際社會關注和期待“一帶一路”在引領全球綠色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綠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底色。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強調,“要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綠色“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理念、原則和目標方面高度契合、相輔相成,被國際社會認可為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解決方案之一。7年來,中國在加強自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積極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一道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不斷凝聚,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註入新動力。

展現大國擔當,參與和引領全球環境治理

中國一直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宣誓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體現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貢獻。國際社會高度讚賞中國氣候承諾,認為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帶動“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投資,幫助發展中國家走上低碳道路。

強化頂層設計,發佈政策文件提出明確要求

自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發佈系列政策文件強化“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3年發佈的《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提出要求,企業應按照東道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開展汙染防治工作,汙染物排放應當符合東道國汙染物排放標準規定,並減少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2015年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要求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2017年發佈《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合作規劃》,明確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和任務措施,提出“推動企業遵守所在國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

搭建合作平臺,建立綠色發展多邊合作機制

落實習近平主席倡議,生態環境部與中外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簡稱綠色聯盟)。綠色聯盟已有來自40餘個國家的150多家合作伙伴,啟動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及綠色轉型、綠色金融與投資、環境法律法規和標準等10個專題夥伴關係,並開展專題領域研究交流。推動與共建國家的環境標準合作與對接,組織“一帶一路”生態環境標準系列培訓,引導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中規範環境保護行為。綠色聯盟於2019年啟動了《“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項目,正在推動制定“一帶一路”項目分級分類指南,為共建國家及項目提供綠色解決方案。此外,生態環境部正在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已培訓120多個國家的環境官員、研究學者和技術人員2000餘人次。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幫助非洲國家、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等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與塞舌爾、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合作共建低碳示範區。

完善技術支撐,防範“一帶一路”生態環境風險

推動環境信息共享,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強化生態環保服務和決策支持。已集成30餘個國家的國別基礎數據、法規標準、環境政策、技術產業、案例分析等內容,彙集30個國際權威公開平臺的200餘項指標數據,涉及全球190餘個國家和地區。推動綠色技術交流,建設“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等環保產業技術合作平臺,舉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推動建設綠色技術創新創業基地和國際高端環保產業園。國內外研究機構已共同開發中國境外投資項目環境風險快速評估工具(ERST),可在項目開發的早期階段對其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資源的潛在影響給出評估建議,對項目的環境與社會風險進行識別與管理。

推動綠色投資,強化金融機構環境風險管理

金融機構正在採取行動強化對外投資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中英機構於2018年聯合發佈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截至2020年9月,已有37家簽署機構和12家支持機構,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發佈了《金融機構環境風險綜述》和《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案例集》,為金融業開展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提供指南。從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中國已經在共建國家建設了大量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幫助東道國能源供給向高效、清潔、多樣化的方向加速轉型。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中可再生能源投資的比例逐步增加,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超過化石能源。

履行企業責任,打造“一帶一路”綠色項目

近年來,中國企業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2016年已發起《履行企業環保責任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企業在承建和設計“一帶一路”項目時,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充分考慮生態因素,很多項目獲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肯定。中巴經濟走廊首個水電項目、巴基斯坦最大水電項目卡洛特水電站堅持高標準建設,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作為貸款方之一,以國際標準嚴格把控項目環評工作,巴基斯坦前總理阿巴西評價該項目是利國利民的典範項目。黑山莫祖拉風電項目被譽為中東歐風電行業標杆和示範性項目,額勒賽河下游水電站獲得柬埔寨環境部頒發的“環保管理工作優秀獎”。

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國際貨幣組織(IMF)的經濟預期中,中國是唯一在2020年取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政府在疫後經濟復甦階段,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碳中和承諾”等綠色低碳發展舉措,打造中歐綠色合作伙伴,建設性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釋放出高質量及可持續發展的鮮明信號,也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推動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的決心和信心。

生態環保合作一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與共建國家加強政策溝通,發揮好“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作用,推進環境政策、規劃、標準和技術對接,分享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實踐經驗。同時,繼續提升“一帶一路”項目生態環境管理水平,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發揮金融機構作用引導綠色投資,引導企業更好履行環保責任,防範“一帶一路”建設生態環境風險。通過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與合作伙伴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