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交易的幾個要素

好的交易

上週看到一些大神們的精彩操作,有的大神預測到了經濟很好、數據出來平了空頭,還有的大神是在3.9開始博了一些反彈、在瘋狂下到3.8逐步平了部分,這些大佬都賺到了錢,也賺的很舒服,也不存在所謂的買不到/賣不掉的困惑。

很顯然,這些交易從一開始就是漂亮和令人舒服的,它始終給了你良好的心態,你也會有足夠的空間去操作,安全邊際也充足。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交易是鐮刀型交易、而不是我們常見的韭菜型交易。

可以去試著比較一下。韭菜型交易,當行情起來的時候,自己一再猶豫,當行情開始狂奔的時候,自己匆忙上車,當市場連續跌個幾天的時候,自己慌不擇路的平掉倉位,最終趕了一趟路、虧了一波錢。

發現沒有,韭菜型交易是追著行情,沒有獨立的判斷,行動滯後於行情,而鐮刀型交易是獨立思考者,作出正確的邏輯判斷,等待市場向邏輯收斂,然後在事實出現時離場,行動領先於行情,所以,這就是韭菜會兩邊虧錢的原因,也是buy the rumor sell the fact可以賺錢的原因。

借用自己之前總結的一句話:“我們仍然還要相信基本層面的邏輯,因為市場也無法脫離邏輯本身去運行,這一點決定於任何多空的頭寸在未來要去接受市場的檢驗的,從而完成收斂過程”。

這是我們做交易最起碼的一個準則,當有一個時刻,你意識到自己好像是韭菜型交易,那麼要暫且停一停,不要自己衝動上頭瘋狂交易,那樣只會越輸越多。

好的研究

上面是最為直觀和易懂的一點了,但其實操作起來還是雲裡霧裡,鬼知道明天的數據會怎麼走,這一點就是要做的第二件事了,紮紮實實的研究基本功。

也許有的人做了很多研究,看上去研究也做得不錯,但一投資起來就是虧損不堪,漸漸開始有說法是研究無用,但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是,那些看上去研究做的不錯的人,是真的把研究做的不錯了,還是擱自己那演戲演的不錯?所以,這東西就成了無法證偽或證明的東西了。

那在我看來,好的研究是具有無窮價值的,萬物皆可研究,好的研究會讓我們更接近市場真相,經濟基本面的真相、萬千數據的真相、市場情緒的真相,而不是原因A、原因B、原因C往已經產生的事實去套的研究。

年初,我自己看的是,股債雙牛,現在看比較大的錯誤是債市的判斷,邏輯有個:貨幣政策難緊、減稅刺激時效差、不看好地產需求,現在反觀邏輯沒有大問題,但地產施工與金融條件回升的正貢獻,卻都沒有看到,確實,哪一次經濟下行都各有問題,但最終都回升了,太盯著壞的就看不到好的,週期重於趨勢。

關於經濟研究,自己有一點皮毛的心得是,中國經濟是有起搏器的,三個需求地產、基建、出口,三張表居民、企業、政府,三個週期債務、產能、庫存,那麼起搏器就是地產、基建、出口、產能、庫存,把這五個脈絡梳理清楚了,經濟基本上就八九不離。

這五個方面,我本打算是研究清楚了寫進來的,但是發現自己初步的分析框架並不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細究,不過這五個起搏器都有相應的大量研報,有興趣的可以五個專題去弄。

關於這一部分,我想說,追本溯源,交易還是要把研究做紮實了,我認為自己差不多10分可以打3分,未來要繼續學習。

好的提問

在研究過程之中,我們不應該閉門造車,還是要跟同行交流、與市場比照,實時跟蹤自己的想法觀點與市場走勢,與提出問題。

回想起2019年以來,我自己發現了兩個點,讓自己很開心和欣慰。第一個點是寫2018年12月經濟數據點評的時候,我提了這樣的幾個問題“2019年建安支出能否由於2018年期房銷售高位而支撐?2019年建安支出能夠對沖土地購置費的下跌?假設2019年建安支出平穩,對經濟的拉動能夠平穩?”現在看來,2019年1季度經濟很大程度是房地產施工帶動的。

第二個點是3月底4月初,銀行家資金面緊張,我個人認為資金面可能開始在收緊了,理由是之前是銀行家天天大水漫灌,可是漫灌好久沒有了,有人反駁說3月底資金緊是季末,確實沒法否認但一點不要因此放鬆警惕,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每一個當下的事實都不曾與歷史的一刻完全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單一變量,但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mark一下時刻關注。

當然了,目前由於一些宏觀的框架還未完成,對於數據的細節處理還很欠缺,所以一些邏輯只能靠猜和想,但要學會提出問題、擅於提出問題,提錯了不要緊,錯的邏輯中有正確邏輯這樣的金子。

情緒復始

以上,我們整理完了交易的第一利潤組成部分,即研究。不過,我自己的觀點是,交易還存在第二利潤組成部分,即情緒。

可以這樣去想這個問題,金融市場是自然科學嗎?顯然不是,它非常具有社會科學的屬性,非常具有人性,所以,金融走勢一定是盛極而衰、衰極而盛,如果說經濟走勢同時具有的客觀性和週期性,那麼,金融市場走勢的週期性只會更強、客觀性只會更弱,所以,情緒這個因子在金融走勢中的比重不低,不要輕易忽視。

舉一個例子,第一天市場漲跌之後,第二天為什麼還有漲跌?其實,第二天往往沒有什麼大新聞,但還是大漲大跌了,原因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情緒在波動啊。

我們總結髮現,2016年底的債券熊市起點,市場大跌了多少,但2017年4-5月基本市場就已經開始樂觀了,原因是大家還在牛市情緒之中,2018年初債市牛市終於到了,但市場卻不敢相信,直到走掉了一半的行情,一些人才發現一直盯著那些熊市中空的邏輯不對,才真正從熊市中後知後覺的走出來;

2017年50漲的不可開交,2018年初股市春季躁動,不少人士開始大幅看好股市牛市,結果是大熊市,沒有支撐的買盤屬於最後的瘋狂,當增量資金被耗盡的那一天便是市場自由落體的那一天,在2018年7月左右的時候,股市一些人開始籌劃著股市見底可以抄底了,結果呢可以說是在抄在半山腰上了,基本上與2017年4月的債一樣,不過差別在於債市是未耗盡最後上一輪最後的一絲樂觀、股市是提前擁抱了下一輪最初的一絲樂觀,結果卻是一樣都錯了,直到2019年股市開始逐漸上漲,市場才開始逐漸找回信心,跳空突破3200的時候才可以說是牛市來了。

對吧,哪一次、哪一個市場,不是在牛、震盪、熊之間切換,而切換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很纖細的主繩牽引著,這就是市場情緒的大週期。於小視角,當然也有市場的超跌反彈之類的證據。情緒盛極而衰、衰極而盛,週而復始,分毫不差,也便是要跟隨市場去運動,尋找市場最小阻力的方向。

就個人而言,現在的股市、債市都是中途,震盪為主,未來債市必有一跌,類比2017年2-3月,未來股市必有一漲,且股市的漲是主升浪,可類別2015年3-4月。

能力邊際

說完了以上部分,想說最後兩點,一是交易要在自己的邊界裡,二是思維要活,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我們可以用深刻的研究派來完成舒服的操作,也可以用情緒的走勢來保證自己可以借到市場的“勢”,不過除此之外,還要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裡。

比如,我是研究電子的,你是研究建材的,如果你研究建材的、推了我電子的10倍股,我研究電子的,推了你建材的10倍股,儘管最後結果是一樣的,但結果肯定千差萬別。

你研究建材,推了電子股,意味著超出了你的能力邊際,在電子股整個板塊中,由於你個人能力不能提供收益,那麼你便是韭菜,當玩了半天遊戲、還發現不了傻子是誰,你就是傻子。

所以,我買電子、你買建材,最後大家都在能力邊際內賺了錢,誰也別說買電子的更牛逼,誰都一樣,錢不分什麼高低貴賤。

思維要活

另一個就是,思維要活,別天天想著明天漲還是跌,有時候你就是想不出來,這個時候就從一些確定性的出發,一點點排除、一點點接近真相。比如,當前股市有人不看好,但是,你想想看,當前估值才是歷史20%分位,並不高,以及當前處於經濟週期回升的起點,未來經濟盈利預期自然會有所回升,所以,在盈利回升的情況下,要想股市繼續下跌,只有估值繼續大幅下跌才行,那麼請問,股市如果明顯下跌,那麼當下的股市情緒得與2018年一樣,明顯毫無可能啊,所以,股市最差是震盪,如果未來經濟帶動盈利回升、股市估值再修復,那不就是雙擊得牛市主升浪嗎?所以,思維要活,別總是去想清楚明天股市怎麼怎麼漲,不如找一些確定得東西,再排除一些東西,離真相不就是很接近了嗎。

總結一下:好的交易——好的研究——好的提問——情緒復始——能力邊際、思維要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