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古文:"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白話文:"再往東五百里,是座漆吳山,山中沒有花草樹木,多出產可以用作棋子的博石,不產玉石。這座山位於東海之濱,在山上遠望是片丘陵,有光影忽明忽暗,那是太陽停歇之處。

總計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從櫃山起到漆吳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經七千二百里。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龍的身子鳥的頭。祭祀山神:是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漆吳之山:即漆吳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今浙江東部海外諸島,如舟山群島等。

博石:用於博戲(古代的一種棋戲)的石頭。

東海:一作"海東"。

載:又,且。

次:太陽、星辰所在之處。

南山二到這就結束了。總體來說這個山系有點荒涼。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這就走了,不留下點什麼在走。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腦子要不啊?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真沒辦法在寫點吧!

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看這句描寫,如果作者看到的是畫,這個畫山,還有光影忽明忽暗,這畫畫水平那是相當的高啊!至少3-4層樓那麼高。是照片的可能性又增加了。

總結的那段,上次說過了。再說一下吧!

這一段我覺得是經過後人杜撰的,前文的手法和這根本就不一樣。

為什麼呢?感覺,當你看過1萬本書後你就知道了 。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我認為某個方士得知這書,當時高權也好此道,其參不透此書,改之,加以神話,取悅高權。後權政突變,新權不喜此道,將此書列為邪書,全部銷燬。所以這樣就沒有全部被流傳下來。

有或者是某高權得此書,高權也好神道,參不透此書,改之,加以神話。後權政突變,新權不喜此道,將此書列為邪書,全部銷燬。所以這樣就沒有全部被流傳下來。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二——漆吳(21)

如果真要我解釋的話也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是指這個山系的地圖板塊總體外形神似龍身鳥首。細長尖頭。"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是指這塊土地送我們的禮物有動物可食用,地下埋有很多玉石,如果要種米可以種稻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