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中智行是首个与Velodyn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中国无人驾驶出行公司。双方研发部署将分三个阶段:第一步,2-3年之内技术突破,成本、技术方案、安全性、可靠性等达到相应等级;第二步:之后1-2年进行小规模部署示范运营;第三部:大规模部署推广落地。双方分工明确:Velodyne负责数据收集,中智行负责数据处理,助力智慧出行,赋能智慧城市。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华为要造激光雷达了?Velodyne也没闲着。

10月25日下午,这家激光雷达领域的全球老大在德清举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现场与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5GAI无人驾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研发下一代高性能量产化激光雷达,加速中国无人驾驶的落地进程,助力构建中国无人驾驶产业生态圈。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亚太区执行总监翁炜(左)与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中智行也成为首个与Velodyn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中国无人驾驶出行公司。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未来6年内联合研发最新一代高性能实时3D激光雷达传感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并将之量产化。最新一代高性能实时3D激光雷达将率先运用于中智行中国领先的5GAI无人驾驶车队,并将根据在中国路面的应用反馈实时调校,从而打造最符合中国应用需求的激光雷达传感设备。作为在各自领域的顶尖企业,中智行和Velodyne的这一合作不仅将加速推进中国无人驾驶最先进核心部件和技术的提升、量产落地,更将推动中国无人驾驶产业生态链的逐步完备,进而加速中国无人驾驶的落地进程。

代表中智行签约的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表示:“中智行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应用适合中国路况和使用场景的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我们希望通过与世界激光传感器鼻祖和领先企业Velodyne的联合研发努力,将中智行在中国复杂场景的应用经验及时反馈到硬件端,加速最先进传感设备的研发、量产和大规模应用。借此,中智行希望帮助构建一个成熟和完备的中国无人驾驶生态链,这也是中智行的一贯承诺。”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亚太区执行总监翁炜(左)与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接受媒体采访

Velodyne亚太区执行总监翁炜说:“自2005年发明了世界首个激光雷达传感器系统以来,Velodyne一直领跑全球激光雷达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并被广泛应用于应用于自动驾驶、ADAS、高精地图测绘、安防以及其他工业领域。中智行在中国的无人驾驶、尤其在5GAI无人驾驶领域处于最先进的水平。双方的强强联手,将帮助我们研发提供性能更优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独特路面和交通场景,同时帮助提升中国在激光雷达这一关键部件领域的技术生产水平及其量产应用。”

就在双方签约的两天前,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供应商摩比斯(Hyundai Mobis)宣布向Velodyne投资5000万美元,双方将合作生产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的固态激光雷达系统,预计在2021年12月实现SOP,届时激光雷达系统的全车成本将会降至1000美元左右。这是全世界为止高线束固态激光雷达的第一张量产订单,涉及到2023年Hyundai Mobis供应的几个车型每年几十万台的订单量,使内部激光发射接收以及运算单元成本大幅度下降,也将间接降低旋转式激光雷达的成本。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两天之内,Velodyne加持自己在亚洲市场的本土化落地,分别与韩国头部车企和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达成合作。

研发分三步走,Velodyne负责收集数据,中智行负责处理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给出的联合研发时间表是6年,并将使用Velodyne的128线激光雷达为基础进行研发。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 128线激光雷达

对于这两个细节,张振林在签约现场告诉《中国汽车要闻》,中智行对技术落地的时间有自己的步骤。六年的联合研发将分三步走:第一步,2-3年之内实现技术突破,成本,技术方案安全性,可靠性等达到相应等级;第二步,在之后的1-2年进行小规模部署示范运营,强调智慧出行智慧城市,这种生态建设商业模式落地需要时间;第三步,大规模部署推广落地。

“我们跟Velodyne整个产品有非常默契的时间点,“张振林说。

中智行已经在与相关政府进行密切讨论商定未来无人驾驶车队的部署时间,规模从几百公里范围内达到百台车辆。不过,张振林表示,时间表依赖政府政策,目前政府政策在加速的过程中,计划在2年以后,但也有可能提前。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而翁炜表示,这么大的项目从开始做到部署,涉及到基础建设、硬件安装调试和应用等多方面肯定要有一个长的时间点。

“一辆车的研发大概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从研发到落地到整个生命周期。我们要有一个战略眼光看落地的时间,“他说。

张振林透露,选择使用128线高线束激光雷达是因为从可靠性、实现距离、产生的数据精度等经过中智行的评估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公司的期望和要求。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 VLS-128激光雷达

“这么一个丰富细节的传感器,相当于我们的眼睛,精度相当高。整个不单单是路上的障碍物能非常精准识别,更重要是对整个环境也能识别,“张振林说。“路上我们有先进高精度地图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发现细微末节的城市环境变化所带来更多安全。比如有些地方井盖没了、路面的沉降等。这样的环境的道路变化,用低线束32/64很难识别,通过高线束激光雷达可以达到目的。“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亚太区执行总监翁炜(左)与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接受媒体采访

翁炜解释,选择128线激光雷达除了产品成熟以外,还有方面的优势。第一,这款产品的外部传感器数据丰富,导致内部运算单元的要求减弱,优化成本;第二,所有机械旋转式传感器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全部交给尼康来生产。目前是在日本仙台本部进行旋转式传感器生产,明年下半年将开始在泰国和中国大陆的工厂生产。

“本地化步骤非常重要,“他说。“通过尼康生产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进口额外附加成本。把我们高线束大规模数据量128线旋转激光雷达降到用的起的层面,我们有计划,他们也看到了我们有清晰的路线图才有了和我们合作的意愿。“

至于双方在合作上的具体分工,翁炜表示在数量上有明确的合作目标,Velodyne只负责收集数据,不处理数据。中智行负责处理数据,都是下载到中智行的集成器中来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张振林透露,双方从技术研发到传感器布置以及多传感器融合都有合作。

“双方的愿景是将国际上最领先的、最先进的激光雷达技术带到国内推动促进出行无人驾驶的商业落地。所有目标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张振林说。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激光雷达产品系列

针对从小规模部署走向大规模部署问的难点这一问题,张振林表示,随着激光雷达线束提高,3D数据的增加是指数级、爆炸式的增长,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处理如此大的数据。

“有哪些放在本地进行计算?哪些放在云端?这就是我们的5G AI的技术路线,非常清晰的战略按照不同阶段来部署,通过128高线束大数据传感器,哪些东西放到云端,哪些放到车端,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他说。

打造智慧出行,助力智慧城市

除了双方合作打造新一代激光雷达服务于中智行的无人驾驶车队,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让无人驾驶出行更安全,双方还计划将实时数据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进而真正产生除了无人驾驶之外的价值,打造一个美好生活智慧城市。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中智行L4级无人驾驶车

Velodyne的128线激光雷达是目前世界上线束最高、数据量最丰富的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主要应用涵盖欧美智慧城市管理,通过收集实时、动态的信息参与到城市管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数据的支持。

“无人车或无人驾驶智慧出行公司,在商业模式产生闭环、产生数据量,赚到钱,支撑他们的发展,这是在国际上的主要应用,“翁炜表示。

而中智行号称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可以做城市内大规模Robotaxi管理运营的无人驾驶企业,同时也是第一家与 Velodyne接触并寻求大规模数据应用而不仅仅去做无人驾驶的公司。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中智行和中国一汽联合研制的红旗H7 PHEV无人驾驶车首次亮相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为官方专车车队首发车辆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们要收集大规模数据并使用价格比较高的激光雷达,我们下一步要参与到一个城市区域内生活细节智能管理决策等方面,有一系列商业机会,“张振林说。“智慧出行与智慧城市相辅相成,过程中产量大量数据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和应用。”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L3自动驾驶落地欧美放缓亚洲奋起直追

Velodyne与摩比斯的合作实际已经预示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大致的一个落地时间表。针对近期业内尤其是tier-1零部件供应商达成的L3商业化将放缓这一共识,翁炜给出了另一种看法:欧美虽然慢下来了,亚洲反而奋起直追了。

“欧洲基本上是理论制定者,美国在跟随作为执行者。而欧美对于L3最兴旺、最激进的时间是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亚洲相对安静处于观望状态。我们和摩比斯的L3投放市场是2023年,SOP是2021年12月。日本市场方面丰田和电装在积极合作L3级别的车,本田和日立在积极合作,日产也有大的动作。亚洲在蓬勃起来,西方在停下来,“他说。

不过,翁炜也强调,全球ADAS竞争是互相推进的,一旦亚洲有量产车型推出来,欧洲也要追上来,这是市场决定的。如果没有,就会被别的市场挤掉。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Velodyne亚太区执行总监翁炜向媒体展示目前有可能是业界最小的固态激光雷达Velabit

在投资方面,翁炜认为,虽然形式严峻,但资金憋不了太久,投资方都有要求把钱投出去有营收的需求,只是市场不稳定。他预计,2020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如果没有大的变化,资金就会放量出来。

“那个时候无人驾驶Robotaxi、辅助驾驶,smart 芯片等一系列行业项目将会蓬勃起来。比较有眼光的企业家或公司从现在开始投入是有远见的,“他说。

翁炜透露,Velodyne在中国有L3方面的潜在合作在谈,包括和一个豪华车品牌的合作。基于L2+级别的自动驾驶项目也在谈。

附:中智行简介

成立于 2018 年 6 月 8 日的中智行是全球首个提出从底层深度融合5G与AI的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公司,其提出的中国新一代5GAI无人驾驶战略相较于传统依赖AI的单车智能,极大的扩大了无人驾驶车的感知范围,提升了算法算力,将无人驾驶车的安全性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中智行计划利用5G达成车与车、路、人的协同,推动未来智慧城市交通的发展,帮助汽车产业升级成为未来智能移动空间。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智行获得了全国首批长三角智能网联测试牌照。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 本刊所有图片、文字及版式版权均为【中国汽车要闻】(China Business Update)所有,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用作其它商业用途,其他网站及平面媒体如需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中国汽车要闻 已入驻以下平台

Velodyne发力本土化:牵手中智行打造下一代实时3D激光雷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