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後的支柱陸抗,為國續命八年

三國末期,隨著蜀國被滅,魏國被司馬氏掌控,天下局勢逐漸從“合久必分”向“分久必合”演變。265年,司馬炎篡奪曹魏政權,建立晉朝,由此變成了晉、吳兩國的南北對峙。

東吳盤踞江東,易守難攻,是三國之中存活時間最長的國家,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離世之後,陸遜扛起了東吳的大旗,而陸遜逝世後,則是他的後代陸抗憑藉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力挽狂瀾,使東吳續命多年。

東吳最後的支柱陸抗,為國續命八年

陸抗的父親是東吳名將陸遜,陸遜為東吳竭忠盡智,整頓軍隊、治理內政、平定叛亂、發展經濟,堪稱賢臣的楷模,不過最終因捲入了孫權晚年的父子之爭而被問罪鬱郁而亡。所謂虎父無犬子,陸遜還培養了個優秀的兒子,陸抗。

陸抗生於226,死於274年,經歷過東吳的四代皇帝,孫權、孫亮、孫休、孫皓,他的母親是孫策的女兒,也算是皇親,他從小受父親的薰陶,不但文武雙全,久經戰陣,而且赤膽忠心。

陸遜死後,陸抗被孫權封為建武校尉,統率他父親生前的部隊駐紮在武昌。之後,陸抗受封立節中郎將,前往柴桑駐防,他治軍嚴謹,法規明確,井然有序,讓諸葛恪都甘拜下風。孫權臨死時,召見陸抗,對他說:“我過去聽信讒言,對你父親做了一些錯事,希望你把那些責問的文件都燒掉,不要讓人再見到”。愧疚之心溢於言表。孫權死後,孫亮繼位,拜陸抗為奮威將軍。

東吳最後的支柱陸抗,為國續命八年

269年,晉武帝司馬炎準備滅掉孫吳,於是派他最信任的衛將軍羊祜到荊州,都督當地各路軍馬。得知消息後,第二年吳國派陸抗都督荊州。當時,晉和吳,各佔荊州,一南一北。

羊祜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他在荊州實行懷柔政策,以信義對吳國軍民,使得人心屈服,對於羊祜的這種做法,陸抗心裡很清楚,他時常告誡將士們:對方以德服人,我們更不能以暴制人,否則遲早被人不出兵而攻克。陸抗和羊祜還經常互動,惺惺相惜,於是有了著名的陸羊之交。

這其實是一場心理博弈戰,哪一方不注重“品牌建設”,哪一方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基層支柱。在心理戰的同時,陸抗在西陵城外築牆,一方面圍困城中的步闡,一方面則阻擋前來支援的晉軍。之後,陸抗集中兵力於西陵,而另一方面,他令江陵守將鑿開堤壩,將晉軍的運糧道路阻斷,晉軍只好從陸路運糧,效率極低,導致晉軍難以快速推進。等到羊祜無法堅持不得已而撤軍,陸抗即立刻攻克西陵,取得了大勝。此戰吳國以弱勝強,陸抗功不可沒。此後,陸抗猶如一道高牆一般駐紮在西陵,成為了防禦晉國的堅實防線。

東吳最後的支柱陸抗,為國續命八年

得力於陸抗的功績,吳國得以續命多年,但是仍然挽救不了頹勢,當時的吳國皇帝孫皓是個荒淫暴虐的君主,陸抗多次上表希望皇帝能以仁治國,重用賢才,與民休息,然而孫皓卻視若無睹,陸抗只好恪盡職守,鎮守邊疆。

274年,晉軍在蜀地大造船隻,訓練水軍,陸抗深感憂慮,向孫皓呈書建議實施仁政,加強西陵的防守,以應對晉軍不時之變,孫皓依然置之不理。同年,陸抗病逝。

陸抗死後,吳國再無可用之人,五年之後,晉舉大軍伐吳,吳國急派軍抵禦卻一觸即潰,與第二年正式被滅,而晉軍伐吳所採取的作戰方略和之前陸抗警告孫皓的一模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