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

玲子智慧家教看招(如何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原創首發】

著名教育家羅素說:“孩子的品格教育在6歲以前就已基本完成。6歲以後,學校只是在以前品格教育的基礎上加以鞏固。”

就像高樓大廈平地起一樣,再高的樓,牢固的地基是基礎。如果地基打不好,樓越高崩塌地越快。

初生的嬰兒,就像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畫什麼就有可能演變成現實。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所以,良好的學前教育,是孩子幸福快樂成長的基礎,對孩子一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學前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品格養成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說:“性格決定命運”,英國的弗·桑德斯說:“品格能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勝利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人的品格決定人生,有怎樣的人品人格,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所以,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

對於學齡前兒童,可以從以下九種良好品格進行品格養成教育。

一、樂觀開朗,好奇求知。

我們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管制兒童的話語:你不要玩水,水會把你的衣服打溼;你不要在地上打滾,地上髒;你給我把東西放好,再胡拿我就打屁股;你給我坐好,不要亂爬;你再亂按電視就打手……往往兒童對這些話不以為意,繼續他們的“惡劣行徑”:玩水﹑打滾﹑拿東西﹑爬沙發﹑按電視……緊接著就是打罵聲﹑兒童的哭喊聲……

孩子的快樂、好奇心和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慾望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被強壓﹑被剝奪、被踐踏。

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再小,也有自身的情感。再稍大一點,就慢慢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請記住:孩子絕不是大人的附屬物!

要把兒童看作獨立的人,站在兒童的角度,感知兒童,考慮兒童的心理,鼓勵與引導孩子的正當行為,糾正孩子不正當的心理與行為。 而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管制兒童,不以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如不禮貌、調皮、不聽話等,並通過恐嚇、威脅去改造孩子,以達到大人期望的乖孩子目標,卻磨滅了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是多麼可怕的損失啊!父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天性,呵護孩子天性中的快樂,求知慾和好奇心,而不是壓抑和抹殺。父母即使工作再忙都要抽時間陪孩子玩,而且要變著花樣玩,要玩出新意,玩出精彩。

二、善於想辦法。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麻煩。只有善於想辦法的人,才能較為輕鬆地應對,從而對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充滿信心,否則被問題和麻煩牽引或打敗,人生就會陷入無盡的痛苦和黑暗之中。所以,善於想辦法,成功化解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麻煩,才能幸福快樂生活。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想辦法呢?

這就涉及到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的問題。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非線性思維則是相互連接的,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

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

由於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麻煩都比較複雜,採用單向的直線式思維很難解決,容易使人陷入無法解決問題的無奈和無力感之中,產生挫敗感,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和失去自信。所以,教會孩子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採用多種方式方法的非線性思維方式,能助力孩子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從而較好地處理孩子自身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麻煩,增加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對自己和人生充滿自信。

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

三、自愛自信自強

1.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2.信任和賞識孩子。

3.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

4.鼓勵孩子嘗試做力所能及的事,並有意識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5.對孩子做出積極的中肯的評價。

6.不斷讓孩子體驗成功。

7.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正確面對挫折。

8.培養孩子專長。

四、用心專注

專注力對兒童成長和未來發展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大部分小時候都很難專心去做一件事,因為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容易分心,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在這方面進行專門的引導和教育。

1.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2.採用遊戲的方式,訓練專注力。

3.運用故事的力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4.創造性地運用所見所學。

五、耐心堅持

耐心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有耐心的人認真細膩、做事有始有終,而沒耐心的人容易半途而廢、草草了事。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這孩子並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做事是否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對長大後學習、工作的成敗都有重要的影響。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呢?

1.家長做好榜樣

2.家長做到安慰並陪伴

3.運用故事與歌曲等的力量進行激勵

4.刻意訓練孩子“等待”

六、勤勞不懶惰,立即行動。

愛因斯坦說:“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居里夫人說:“懶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奮和成功在一起,消沉和失敗在一起,毅力和順利在一起。”

這裡的“勤”指的就是勤奮。當然,它既包括行為也包括頭腦思維的勤奮。

美國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就是一個勤奮的人。每天,天剛剛亮,斯蒂芬·金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剛開始寫作時,他非常窮困,甚至連電話費也交不起。但是,他每天堅持寫作,一年當中只休息三天,那就是自己的生日、聖誕節和美國的獨立日。其餘的時間,他都在不斷地寫作,以至於他的靈感從來沒有枯竭過。他說,“我從沒有過沒有靈感的恐慌”。我國的學術大家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勤奮出靈感。”越是勤奮的人靈感越多。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努力奮鬥的過程。要想取得成功,勤勞是必備條件。懶惰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這正如房子不打掃就不會乾淨;田裡不播種就不會長出莊稼;一個人不努力,當然也就不會有所成就。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作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就需要培養孩子勤奮刻苦的精神。

但實際上,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在蜜罐中成長,長久以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勤奮二字幾乎與他們沒有關係,倒是“懶惰”的惡習像影子一樣追著他們不放。不少家長都埋怨,自己的孩子太懶,懶得收拾東西、懶得疊被子、懶得學習,甚至懶得出門……孩子的懶惰肯定會令家長們煩惱,但家長們也應該意識到,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性,正是與家長們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的。所以,家長們一開始就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們勤勞的好品質好習慣。

那麼,怎樣才能從一開始就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呢?

1.運用故事的力量。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等。

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

2.注重榜樣的力量。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3.提出口號利用積極暗示的力量。口號是心理暗示常用的手段。比如:“不能老是靠媽媽,要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想辦法,相信我能行”、“要勤勞,不要懶惰”、“做事情要做到位,否則就別做”、“家務活兒人人有責,家庭不是哪一個人的,要靠大家共同維護”、“做事情要用心、專注、努力,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多事情都需要學習”、“學習就是將不會的東西學會”、“每天都要有進步,進步每一天,快樂每一天”、“及時分門別類地整理自己的東西”等等,經常把這些口號掛在嘴邊,就會對孩子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和力量。

4.採用積分制與勞動付費制,使用激勵的力量。積分制與勞動付費制,可以運用外部的力量間接地激勵孩子熱愛勞動,幫助孩子們養成勤勞的習慣。比如:

(1)拖家裡的地一次 +3分

(2)拖一次廚房的地 +1分

(3)疊一床被子 +2分

(4)擦家裡的灰塵一次 +3分

(5)整理餐桌 +2分

(6)整理沙發和茶几 +2分

(7)整理房間 +3分

(8)考試95分—99分 +2分

(9)考試100分 +5分

一個積分就等於一元錢,可以選擇每天兌換,也可以一週兌換,兌換的錢由孩子自由支配,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故事書等。積分制和勞動付費制,目的就是讓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幹活才可以有收穫,懶惰的人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七、上進努力

上進心,是一個人力爭上游的決心與慾望。當人有了積極的進取心,也就有了好好學習,力爭把事情做好的動力,那他就無法停下奮鬥的腳步。一個人一生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進取心的強烈程度。人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歷程。其間會經歷無數的成功和失敗,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成長型思維告訴我們:把失敗當成一個新的起點,一個提高的契機,把失敗當成墊腳石,從失敗中學習,不斷學習、努力行動、不斷進步。

1.以身作則

2.講勵志故事

3.鼓勵、肯定與表揚

4.表達期望

八、誠信和實事求是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古今中外都很重視誠實守信的立身之本。中國自古就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教誨。更有“言必信,行必果”的行為準則。誠實守信的人更能贏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它是走向成功的最必備的品性之一。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呢?

1. 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

2. 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

3. 營造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4. 寓教於故事。比如,《狼來了》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

5.明確要求和期望

6.制定規則並嚴格要求

7.及時糾正孩子不誠實、說謊的行為

九、友善愛人

人只有擁有愛的能力,才會真正幸福和快樂。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呢?

1. 父母要給予孩子無私、合理和高質量的愛

2.教育孩子學會自愛和愛父母

3.教育孩子愛他人

4.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5.教育孩子尊重和熱愛生命

6.創造機會讓孩子付出愛心與奉獻

總之,五六歲的孩子,性格和習慣就已經開始成型,以後的教育,只是在此基礎上加固。所以,錯過了孩子七歲之前的良好品格養成教育,父母可能會遺憾終生。

由此可見,良好的學前品格教育是成功開啟孩子一生的鑰匙,家長一定不要錯過。

本文原創首發,歡迎大家關注“玲子智慧家教看招”,幫忙點贊、留言,謝謝!!讓我們一起來交流智慧家教心得,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攜手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