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區設立5週年系列報道之三——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也是賦予天津的重要使命和戰略任務。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五年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

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天津市深化改革

天津自貿試驗區推出了兩批73項與全市各區聯動發展的措施,一方面向全市複製推廣成熟的改革經驗,另外一方面,在其他區域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領域由自貿試驗區提供相關服務功能。在此基礎上,天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成立了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改革專項小組,負責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領域改革的研究部署、組織推動、督察督辦,加強自貿試驗區與全市改革開放的聯動。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有力地帶動了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和綜合配套改革,《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加快推進新時代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吸收了大量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理念、經驗和舉措。

通過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帶動,天津全市幹部群眾腦袋上的“津門”進一步打開,運用國際視野和思維抓改革抓發展的意識顯著增強,開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革。

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天津市及濱海新區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2019年,天津自貿試驗區用佔全市1%的面積創造了佔全市10%的地區生產總值、46%的實際利用外資、1/2以上的對外投資和近1/3的外貿進出口額,成為促進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平行進口汽車、航空製造維修等主導產業保持全國領先,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創新金融等新動能引育加快推進,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

自掛牌以來至2020年2月底,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新登記市場主體65271戶,註冊資本2.2萬億元。截至2019年底,區內新增企業46605戶,近3年內開具過銷售發票的企業37688戶,佔81%。

自掛牌以來至2020年2月底,累計新增外資企業2707戶,實際利用外資100.17億美元。其中2019年新增外資企業278戶,佔全市的40%;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佔全市的46.5%。

這是一組沉甸甸的數字,自天津自貿區掛牌以來至2019年底:

累計新設境外企業機構266家,中方投資額232億美元。其中2019年新設境外企業機構39家,佔全市的60.3%;中方投資額7.92億美元,佔全市的49.7%。累計實現稅收1635億元,其中2019年實現稅收484.22億元,佔全市的29.6%。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1029.23億元人民幣,其中2019年實現進出口貿易額2071億元,佔全市的28%。區內企業累計新開立本外幣賬戶8.1萬個,跨境收支2117.5億美元,結售匯942.4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4111.3億元,佔全市的39.8%。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組織的歷次企業對政府服務滿意度調查中均名列前茅。

服務國家戰略 自有“天津作為”

作為我國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天津在市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小組,制定實施《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八項措施》、《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等重點文件,總結推出178項可與京津冀地區聯動發展的經驗案例。

著力構建京津冀國際貿易大通道。在全國率先實施京津冀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爭取實施京津冀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推動天津港提質降費增效,推動將中歐班列(天津)發展為集跨境電子商務、中轉集拼、國際海鐵聯運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保稅中轉集拼功能落地,建成新港北集裝箱中心站,開展首單保稅買斷出口集拼業務。2019年,天津口岸完成海鐵聯運量約55萬標準箱,國際集裝箱班列開行491列;天津口岸進出口總額13845.06億元,其中來自京冀的貨物比重達到32.0%。

服務京津冀企業國際化經營。發揮跨境本外幣資金池、FT賬戶等跨境投融資綜合功能優勢,著力打造“走出去”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央企創新型金融板塊承載地和跨境投融資樞紐,累計70多家央企設立超過400家創新型金融企業,中交建、中鐵建、北方車輛等一批企業在自貿試驗區設立“走出去”功能總部,2019年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項目超過600個,新增市場主體中京津冀企業超過50%。

服務京津冀高質量開放型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開放門戶作用,推動在飛機維修、演藝經紀等領域的率先開放,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自貿試驗區金融租賃企業新增京津冀項目投放113億元,成立京津冀眾創聯盟,積極探索離岸租賃、國際保理、物流金融、醫療健康、數字經濟、跨境電商、二手車出口等創新業務,有力促進區域新經濟、新動能、新模式的培育。

加強與北京、河北創新互動。與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河北自貿試驗區建設進行對比試驗、互補試驗,“一個部門、一顆印章審批”、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稅務綜合一窗等一批創新成果在京冀推廣實施。推動天津港與唐山港、滄州港合資合作,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樞紐港口,促進國家航運要素聚集。

打造“一帶一路”黃金支點。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服務中心,形成備案信息、國際貿易、海外工程、跨境金融、專業服務五大功能模塊。加快建設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吸引中交建、中鐵建、北方車輛等企業優質項目以及央企背景無車承運企業落戶。與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中國•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津蒙經貿合作東疆物流園,積極推進與菲律賓卡扎延、柬埔寨柬中綜合開發試驗區等特殊經濟區域戰略合作。

特色新興產業業態引育——天津特色鮮明

融資租賃是天津自貿區的“金字招牌”。幾年來,天津自貿區深化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在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企業設立登記備案限時辦結、允許開展與主營業務相關福費廷業務、“專家+管家”服務等創新的基礎上,結合行業和企業發展新形勢新需求,持續推進租賃業配套制度政策創新。完善配套外匯制度,率先實施SPV公司共享母公司外債額度和飛機、船舶離岸融資租賃對外債權登記,促進企業靈活使用外債政策,解決離岸租賃業務中貿易真實性審核問題。依託自由貿易(FT)賬戶,服務租賃企業開展跨境業務,截至3月底累計為工銀金融租賃、民生金融租賃等企業開立FT賬戶900個,辦理FT業務累計454.75億元;優化口岸通關監管,出臺首個針對保稅租賃業務的海關監管辦法,促成全國13個海關進口租賃飛機跨關區聯動監管,解決了異地委託監管、期末飛機退租處置、大型租賃設備無法入區等問題。支持租賃資產處置,搭建二手飛機資產交易信息平臺,完成飛機資產包退租、金融租賃飛機轉租賃交易。拓展租賃業務模式,率先完成經營性租賃飛機退租、遊艇保稅進口租賃、海關異地監管模式下的直升機進口租賃、飛機資產包退租、金融租賃飛機轉租賃交易等業務。簡化企業註銷程序,推行租賃SPV公司註銷“白名單”制度,註銷時間由45天縮短至21天。加強風險防控,建成租賃業風險防控大數據平臺,動態採集企業行政處罰、稅務、訴訟、負面輿情等數據,實現實時監控。發佈融資租賃發展指數,為行業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工具,租賃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2019年新增租賃資產超過100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東疆已經完成了1609架飛機,121臺飛機發動機,194艘國際船舶,22座海工結構物租賃,飛機、船舶、海工設備租賃資產累計約945.52億美元,跨境租賃業務佔全國的80%以上,業務規模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推動汽車貿易創新升級。瞄準建設國際汽車貿易中心目標,持續深化汽車貿易配套制度、政策、功能創新,著力打造汽車進口貿易、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基地,升級汽車貿易全產業服務鏈。深化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建成運行國內首個平行進口汽車服務中心和首個整備中心,政府服務和管理平臺實現與海關數據聯網。2019年,天津海關共驗放平行進口汽車10.1萬輛,天津口岸平等進口汽車總量佔全國進口總量的64.4%,進口總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開展二手車出口試點,出臺二手車出口管理暫行辦法,篩選常有好車、中北汽車等首批5家二手車出口企業,完成全國首單二手商用車出口、首單“融資租賃+汽車出口”業務。探索汽車增值轉口試點,細化汽車保稅增值出口業務海關監管流程,完成全國首單進口房車保稅增值出口業務,探索二手工程車輛保稅維修復出口業務試點。

推進航空製造維修產業創新發展。深入推進航空保稅維修試點,出臺鼓勵保稅維修和再製造產業發展的10項措施,開創境外飛機保稅維修形式創新申報、境外飛機退租檢業務、境外飛機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直接授予企業最高信用等級、簡化關鍵零部件委託維修手續等10餘項創新業務模式,4架波音737客機改貨機成功交付,2019年飛機保稅維修貨值累計達2.14億美元。推動將保稅維修從航空領域延伸至船舶、大型發動機、電子設備等領域,實施我國首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船舶保稅維修業務,開展世界最大整孔橋成套設備保稅維修業務,相關業務涉及貨值超30億元。目前,區內聚集了龐巴迪、古德里奇、中航中信直升機維修、海特、通用電氣、漢莎航空等一批高端檢測維修企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高端維修檢測基地。空客A330飛機總裝線完成及交付中心投入使用,空客A320、A330飛機總裝線在此落戶,成為歐洲之外最大的空中客車生產基地,截至2019年底已交付12架A330、420餘架A320飛機。

促進創新金融企業集聚發展。緊緊圍繞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著力打造央企創新型金融板塊承載地,中國中車、保利、中信等70多家央企在區內設立的投資類、供應鏈金融、貿易、持股平臺等企業超過400家,總體註冊資金超過3000億元;累計聚集金融、類金融企業超過2500家。在全國率先開展商業保理髮展試點,率先試點融資租賃兼營保理業務,探索商業保理服務跨境電商企業新模式,推出全國首個影視保理產品,租賃、保理和產業基金有效聯動,推進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區內聚集中國鋁業、中金匯理、太鋼集團、渤海保理等優質企業超過500家,業務規模超過800億元,佔全國總規模的15%。其中,央企背景商業保理公司已有16家,佔全國央企背景保理公司的一半以上。

不斷增強國際貿易競爭力。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持續升級,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等業態不斷豐富,生鮮、特藥、紅酒、醫療器械等貿易種類加快擴展,資金流、信息流、貨物流在自貿試驗區逐步聚合。跨境電商與分類監管功能實現疊加,建成全國首個跨境電商保稅區內分撥中心,促成了大型自營電商與公共倉儲服務商聚集的跨境電商產業集群;成功試點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實現該模式下中國北方首單寵物食品進口業務。跨境電商企業數倍增,聚集了網易考拉、小紅書、天貓國際等大型自營電商以及菜鳥、順豐等公共倉儲服務商,全國最大的寵物電商“波奇網”設立貿易結算公司,B2B龍頭企業“笨土豆”設立北方業務總部。2019年,跨境電商完成2770萬單,同比增長41%,交易額46億元,同比增長57%。冷鏈產業形成加速聚集態勢,建立與凍肉類產品指定進口口岸資質相匹配的高效便捷的口岸監管環境和優良的冷鏈倉儲硬件條件,深耕京津冀和北方市場,2019年凍肉進口量佔全國30%以上,已成為北方地區最重要的冰鮮商品進口地。推動全國首個保稅倉儲貨物質押融資業務海關政策落地,預付款融資物流金融“國際倉+東疆單”新模式實施,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新路徑,有力提升口岸功能。

加快前沿新興技術和產業孵化。實施智能產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依託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打造GE中國智能製造、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等一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研發、製造、檢測、應用中心。實施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人委託生產模式,開展藥品研發機構參與藥品上市許可人試點,試點實施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優化生物醫藥全球協同研發的試驗用特殊物品准入許可,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藥品實行優先審評審批,支持自貿試驗區內醫療機構開展國際合作,推進建設京津冀“細胞谷”,匯聚中科院工業生物所、瑞普生物、寶石花醫療等200多家生物醫藥健康企業,產業規模增速達到31%。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騰訊開放平臺、北京大學校友會等12個眾創空間投入運營,累計聚集各類投資基金和創投機構150家,聚集各類創業團隊300多個、創業企業869家,獵聘網、零氪科技、貨車幫等一批“獨角獸”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天津自貿區設立5週年系列報道之三——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責任編輯:靳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