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排頭兵”致富路上“領路人”——濮陽縣駐村第一書記群像紀實

脫貧攻堅“排頭兵”致富路上“領路人”——濮陽縣駐村第一書記群像紀實

產業發展促就業帶脫貧

脫貧攻堅“排頭兵”致富路上“領路人”——濮陽縣駐村第一書記群像紀實

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

打贏脫貧攻堅戰,基層是主戰場。選派第一書記駐村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是推進脫貧攻堅、夯實基層發展基礎的有效機制。

紮根田野,付出汗水。灑下的是第一書記奮戰貧困的情懷,印刻的是龍鄉人永久的幸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戰中,龍鄉大地一批又一批第一書記走在前、做表率。

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濮陽縣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佈局不動搖,對駐村幫扶工作,壓實責任,精準施策,創新載體,駐村第一書記的尖刀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全縣990個行政村,有貧困戶的村976個,共有駐村第一書記555名,實現了貧困戶10戶以上的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貧困發生率1.5%以上的村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承擔組織重託,肩負百姓期待。555名駐村第一書記決戰脫貧,聞令而動,他們從農戶家中到施工現場,從田間地頭到扶貧車間,每時每刻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踐行為黨為民的錚錚誓言。

抓黨建,強基礎,提振脫貧信心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關係著脫貧攻堅的具體成效。

濮陽縣衛健委駐徐鎮鎮宋黃莊村第一書記王宏振到村裡的時候,村新“兩委”班子組建才4個月,群眾基礎也比較薄弱。第一次黨員幹部座談會上,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堆“老大難”:路該修了、地裡還沒機井、文化廣場也沒有……瞭解情況後,王宏振把轉變村幹部和群眾等、靠、要的陳舊思想作為首要的問題來抓,從加強村“兩委”組織建設入手。為樹立工作隊和新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經王宏振提議、村“兩委”商議,由駐村幹部和“兩委”成員個人共同籌錢1.4萬元,不到1個月為村裡安裝了56盞簡易路燈。

觀念一變天地寬,春風化雨孝善傳。為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王宏振還大力宣傳孝善傳統文化,全方位開展孝善敬老扶貧工作,在全村凝聚孝老愛幼的強大正能量。廣大群眾逐漸對村幹部有了全新的認識,大家的自信心也增強了。

王定村曾是省定深度貧困村,濮陽縣第三中學劉超被派駐到該村任第一書記後,結合村“兩委”換屆,把優秀年輕黨員幹部選進“兩委”班子,並組織村“兩委”成員到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及馬白邱等周邊典型村學習,提高了班子的綜合素質和帶富能力。通過抓黨建促脫貧謀振興,實施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項目。現在,王定村120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縣公用事業局駐郎中鄉東減杜村第一書記張相凱,在扶貧第一線大力宣傳國家扶貧惠民政策,還帶領村內的“五老”人員和家族長,對村內坐等救助的貧困戶進行教育整治,扶起脫貧志氣,激發東減杜村群眾主動參與脫貧攻堅的熱情,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貧困戶通過自身辛勤勞動取得扶貧效果。

縣委統戰部駐子岸鎮汪寨村第一書記陳利鋒,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著重抓好“一站兩組三會”“一支隊伍三面牆”作用發揮,營造全員參與、共同助力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有效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興產業,促發展,找準致富路子

只有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基層黨組織才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發展農業產業、入股優質企業分紅、土地流轉……駐村第一書記們在發揮村級組織“造血功能”上狠下功夫,有效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不穩定、發展路徑不夠寬、項目對接不到位等問題。

實幹贏民心,產業助脫貧。縣人大駐梨園鄉北馬李村第一書記韓小峰發現村裡產業依然薄弱,為了讓大家解放思想、開闊眼界,韓小峰先後帶領村“兩委”成員和有志青年,到附近鄉鎮和周邊的開封市、寶豐縣等地考察項目。考察結束後,引進“安全扣”加工項目入駐扶貧就業點。又鼓勵村“兩委”及黨員幹部率先垂範,種植秋葵70餘畝、冬棗20餘畝、菠菜40餘畝,激發了發展新扶貧產業的活力,獲得了村裡老百姓的認可和支持。

鼓足“黃土變金”的堅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群眾力量。

清河頭鄉東大韓村地理位置偏僻,農村種植模式單一,經濟發展滯後,貧困群眾收入增長緩慢。縣統計局駐該村第一書記施振國,多方聯繫溝通籌集資金尋找項目,最終引進河南民生蠶繭絲綢有限公司桑蠶養殖加工項目,共流轉土地678畝,建設養蠶大棚22座,建設存放蠶繭冷庫和抽絲車間各1座,帶動貧困戶16戶,安置就業100餘人。如今,該項目已成為濮陽縣產業扶貧的典範。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縣公安局派駐駐戶部寨鎮宗郭廟村第一書記張紹坤認識到,農民要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小康路,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是關鍵。他利用社區優勢,積極招商引資,拓展致富思路,從北京將利通永興食品有限公司招引到宗郭廟村紫東社區。該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工廠,招收36名工人。隨後,又招引河南省懷藥堂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駐宗郭廟村。該公司以山藥為原料,生產8個山藥系列產品,不僅能帶動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入廠勞動,而且能帶動周邊村莊土地流轉種植山藥,使山藥生產在本地產業化,引領本地農業經濟大發展。

縣文廣局駐郎中鄉蘆裡村第一書記王存勇把抓產業促發展作為駐村扶貧的重中之重,組建經濟實體,流轉土地200畝,發展艾草種植,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縣檔案局駐慶祖鎮前武陵村駐村第一書記賀豔蕊,積極邀請專家來村進行調研,根據前武陵村土地肥沃的特點,提出種植大蒜的建議。僅2017年,前武陵村群眾種植大蒜1000餘畝,年產量260萬斤,年淨利潤達52萬元,幫助11戶貧困戶26人實現脫貧。

紓民困,惠民生,解決百姓難題

扶貧路上“築夢人”,心作良田情作犁。

為了讓鄉親們早日擺脫貧困桎梏,駐村第一書記用自己堅實的肩膀扛起了重任,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助力脫貧攻堅,真真正正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了心上,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海通鄉何鎖城村貧困戶何留寬因從小患有小兒麻痺導致殘疾,家庭特別困難。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引導下,2016年開始學習養魚。縣婦幼保健院駐該村第一書記李留喜給他送去養魚的書籍,讓他參加技能培訓班,在他資金緊張的時候,借給他9000餘元讓他購買飼料,還幫助他協調貼息貸款2萬元。2017年,何留寬開始養寵物狗,李留喜就開著他的麵包車,多次接送他去唐山買狗、賣狗。2017年何留寬光榮脫貧,獲得濮陽縣“十佳脫貧標兵”榮譽稱號。李留喜的代步工具麵包車也成了一輛扶貧專車,只要群眾有需要,保證隨叫隨到,並免費服務。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縣稅務局派駐戶部寨村第一書記趙全勇,一到村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入戶走訪工作。貧困戶曹鎖柱肢體三級殘疾,兒子曹訓彪也是沒有生活目標的人,他在思想和心理上對他們進行開導幫扶,幫助曹鎖柱2017年養羊18只,僅一年時間就增加收入1萬餘元。2018年,在產業政策的引領下,他又幫助曹訓彪在本村承包了濮陽縣貴合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園45畝,當年收入3萬餘元,真正實現了脫貧,被評為2018年“全縣脫貧標兵”,並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為鞏固脫貧成效,他又協調資金1.8萬元為曹訓彪買來農藥、化肥、灌溉用電線。曹訓彪激動地說:“感謝黨和政府,感謝趙書記的精心幫扶,使我摘掉了貧窮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縣文廣局駐郎中鄉蘆裡村第一書記王存勇一開始對自己提出了“四個不”:在村裡不穿白襯衣,不戴墨鏡,在群眾家喝水不用自己的杯子,群眾反映問題不拒絕。貧困學生劉志遠才10歲,父親是聾啞人,母親患重度精神病,從小在鄰居的接濟下長大,整天在大街上亂跑。王存勇把他送到了市雜技學校學習,還協調濮陽六一助學中心對其進行長期幫扶資助,使孩子的上學問題得到了解決。

甘灑真情潤沃土,只為群眾盡歡顏。目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刻。濮陽縣廣大駐村第一書記表示,將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將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衝鋒陷陣、建功立業。(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谷武民韓振峰 通訊員趙少輝 攝影)

來源:大河報

責任編輯:馬永欣

脫貧攻堅“排頭兵”致富路上“領路人”——濮陽縣駐村第一書記群像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