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冒著風險也要出動,致一艘軍艦變毒船,為何美軍等不及了?

明知冒著風險也要出動,致一艘軍艦變毒船,為何美軍等不及了?

美軍疫情

自從新冠病毒率先在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上暴發後,美軍為此感到焦頭爛額,因為羅斯福號航母只是一個開始。除羅斯福號航母外,美國海軍相繼有超過40艘軍艦上出現了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從美國海軍首次曝光感染病毒到現在已經有1個多月了,然而病毒並未停止“追殺”美軍的腳步,最近美軍有一艘軍艦被曝出現大面積感染,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思考。


據美媒報道,近日,在加勒比海執行任務的美國海軍基德號驅逐艦上,發現1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後這個數字又進一步擴大到33人。據稱,該艦上一名艦員出現症狀後被帶離,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對該艦的進一步檢測中,又發現多名艦員結果是陽性。據悉,基德號驅逐艦上有大約350名士兵。目前對於該艦人員的檢測還在繼續,預計還會有更多的確診病例出現,基德號驅逐艦也將前往美國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進行隔離。

明知冒著風險也要出動,致一艘軍艦變毒船,為何美軍等不及了?

基德號驅逐艦


美國海軍基德號驅逐艦突然暴發新冠病毒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不僅僅是一艘美軍的軍艦變成“毒船”,而且基德號驅逐艦此前正在加勒比海執行任務,針對委內瑞拉進行軍事部署,病毒的暴發可能打亂美國海軍的計劃。在美軍亞太地區的航母因為病毒而相繼“趴窩”之後,如今在加勒比海的美軍亦中招。


此前有分析認為,美國之所以在疫情期間對委內瑞拉施壓,是因為在亞太被病毒“打敗”後,為了繼續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於是加強在加勒比海的行動。一個重要原因是,該海域一直被美國人視為自家“後院”,缺少挑戰者,相對來說也會安全很多。然而沒有想到,即使躲到了“後院”,依舊沒有躲過病毒的“追殺”,加勒比海行動導致了疫情在美軍蔓延。不過,有人憂愁,也有人歡喜,委內瑞拉自然也願意碰到這樣的情況。但問題來了,既然有亞太航母的前車之鑑,時隔也有這麼久,為什麼這種情況還會發生呢?

明知冒著風險也要出動,致一艘軍艦變毒船,為何美軍等不及了?

美國本土疫情

從“基德”號被感染一事,也表明美軍的準備的確很倉促。從本土大面積感染,到海軍也成“重災區”,美軍應該“長點心”,做好測試以及出航前的隔離是應該的,美國海軍為何連14天觀察都等不及,就要去海上“耀武揚威”?委內瑞拉真的有這麼重要,讓美軍必須得冒著風險急於出動??


考慮委內瑞拉的實力,恐怕並不值得美軍如此“大費周折”,重要的並非是委內瑞拉,而是美國經濟。受到國際油價的影響,美國經濟遭受嚴重的打擊,對於美國而言,經濟代價恐怕比海軍士兵的生命要重要得多,因此即使明知要冒很大的風險,也必須要將軍艦派出去,美國的經濟可是一天都不能等,至於隔離防護措施,那都可以忽略不計。

明知冒著風險也要出動,致一艘軍艦變毒船,為何美軍等不及了?

委內瑞拉軍隊


委內瑞拉作為產油大國,對於美軍而言,這個身份可以很好利用。如果給委內瑞拉施壓,間接導致國際油價回升,緩解美國的經濟壓力,那麼犧牲掉一些士兵也是值得的。同樣的,美軍在7000公里外的波斯灣也是如此針對伊朗,亦是這個道理,美國人似乎已經等不及了。(餘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