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幫扶:“一村一品”讓三少民族自治旗村民“忙”了起來

京蒙幫扶:“一村一品”讓三少民族自治旗村民“忙”了起來

圖為村民們在食用菌包生產基地忙碌著。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呼倫貝爾4月24日電 題:京蒙幫扶:“一村一品”讓三少民族自治旗村民“忙”了起來

中新網記者 張瑋

“自打京蒙幫扶項目實施後,村民們就都忙了起來。”24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宇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桂春如是告訴記者。

京蒙幫扶:“一村一品”讓三少民族自治旗村民“忙”了起來

圖為食用菌包生產基地。 受訪者供圖

鄂倫春自治旗烏魯布鐵鎮食用菌包生產基地是京蒙幫扶產業化項目,2018年初投產,總投資860萬元,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一年可生產200萬袋食用菌菌包。近幾日,今年的第一批菌包生產工作即將結束,車間裡,孫桂春細心地指導工人們按流程規範操作,監督菌包生產每一個環節的技術標準。

鄂倫春自治旗地處呼倫貝爾市東北部,大興安嶺南麓,嫩江西岸,是中國最後一支狩獵民族——鄂倫春族的聚居地,被譽為“鮮卑民族發祥地”。

2018年,長達21年京蒙對口幫扶合作邁入一個新階段,北京市16個區結對幫扶內蒙古31個旗縣市。鄂倫春自治旗藉助京蒙扶貧項目,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產業,將種植結構調整作為打造“一村一品”的核心,壯大食用菌生產規模,讓菌包實實在在變身為脫貧的“致富包”。

“我們選擇的是優質的琢木鋸末子,第一環節是拌料,攪拌均勻之後通過布料機裝到袋子裡進行打袋,打完袋裝車進鍋。第二環節是蒸鍋,蒸好之後進入冷卻間。降到30℃以下進行接菌。接菌通過液態罐兒的管道,用海綿鉛進行封口。通過傳輸帶送到各個培養間,有工人進行掛袋。等到菌發好的時候就可以出培養室了。”孫桂春滔滔不絕地給記者講述制菌的過程。

孫桂春本是鄂倫春自治旗烏魯布鐵鎮新發村村民,2008年起在自家耕地上建起了大棚種植猴頭髮展食用菌產業。2018年京蒙幫扶項目實施後,孫桂春便進入烏魯布鐵鎮食用菌包生產基地負責生產和技術指導,從自家的小規模種植,到管理一個廠,指導12個村的大生產,孫桂春一下子忙了起來。

春季菌包生產他是技術員、監督員,菌包下發到各村後,孫桂春就變身為“貼身保姆”,往返各村親自指導溫度控制、催芽、掛袋、採摘。

孫桂春說,目前,食用菌包生產基地在用工季重點安置附近村的貧困戶優先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小康。

鄰村的周憲鳳在食用菌包生產基地工作已有一段時日,她說:“在咱們這個地區平時沒有什麼活可以幹,現在自從這個村兒建廠後,年齡大一點的小一點的都有活兒幹,都有收入,感覺大家一下子就都忙了起來。”

烏魯布鐵鎮政法書記陳新宇告訴記者:“食用菌包生產基地固定帶動貧困戶長期務工的有10人,臨時務工的有100人左右。另外,食用菌包生產基地採用租賃的方式租賃給合作社,租金用到烏魯布鐵鎮18個貧困村的公益崗位,臨時救助小型公益事業,集體資產得到滾動發展。”

談及成效,陳新宇略顯自豪地說,食用菌包生產基地去年生產了120萬袋的食用菌,帶動當地12個貧困村。通過集體大棚貧困戶勞動,增加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務工的收入。

據悉,2019年,鄂倫春自治旗實施京蒙扶貧項目32個,涉及資金5560.5萬元,惠及貧困人口6896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