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東鄉:推進“大家庭”扶貧車間長效發展-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群 光明日報通訊員 唐成卓

  51歲的楊玉紅種了一輩子地,去年7月,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早晨七點半,楊玉紅前往達板鎮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甘肅東鄉縣達板鎮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內,工人們分別操作著平縫機、鎖邊機、打結機、繡花機等各類機器,一片忙碌景象。

  以前在家種地,楊玉紅一年收入8000元左右,到了扶貧車間,工資按工作量算,楊玉紅每個月就能拿到2500元。

  徐向陽是達板鎮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的負責人,初到東鄉縣時,他對當地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當時覺得這裡山大溝深,不適合老百姓長期居住。”後來,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移民搬遷工程,把山上的居民都搬到了山下來。“看到政府這麼大的決心,我們就選擇了移民搬遷點附近的地方來做產業,我們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產業也正好可以解決搬遷後群眾的就業問題。”徐向陽說。

  現在,扶貧車間已吸納當地160餘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60多人,而且車間大多數員工為當地婦女,為易地搬遷人員的就業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

  東鄉縣鼓勵廣大婦女學習新技能,掌握新技術。東鄉縣委書記馬秀蘭說:“婦女們走上工作崗位,拓寬視野,對下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視,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咱這車間真就跟個大家庭一樣!”車間工人趙風楠說。以前住山頭上,趙風楠一家和鄰居們隔得遠,來往少。如今,每逢婦女節、國慶節等節日,扶貧車間都會舉行集體活動,給工人們發放小禮品。“搞活動的時候,大家一起唱歌、跳繩、頂氣球,氣氛特別好。”趙風楠說。

  “我希望大家在車間裡能開開心心的。”徐向陽說,希望通過集體活動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讓員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作為規劃中的一部分,扶貧車間建成之初,就註冊了“西域行”商標。“我們來這並不是為了簡單的、階段性的扶貧,我們做自主品牌就是為了讓車間實現長效發展,未來讓這個扶貧車間變成一個企業,為當地經濟作貢獻。”徐向陽說。

  “如何持續發展是脫貧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從去年開始,東鄉縣對短期的、沒有市場的扶貧車間進行了洗牌,現在東鄉縣的扶貧車間大部分都是由大型企業來控股,簽訂的協議大多在5年或5年以上。”馬秀蘭說,東鄉縣的扶貧車間也要逐步向扶貧工廠轉型,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銜接。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15日 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