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宋代重文抑武,為何北宋從不殺將領

都說宋代重文抑武,為何北宋從不殺將領


近代史學家蔡東藩先生總結宋代時說:“北宋無良將,南宋無良相。”

儘管宋朝曾編修過《武經總要》之類的軍事著作,有著完備的軍法體系,實際上軍隊紀律非常鬆弛,整一個北宋從未殺一個犯事的將領。所以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北宋軍隊缺乏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個原因,是說五代的將領,無論喪師蹙地,很少有對軍律當回事,從不以突然背叛為恥,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通病,作為繼承五代的宋國,也有這樣的惡習。一個是當初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行殺戮,是因為剛剛立朝不久,將士都爭當興王之運,每戰勝多敗少,也不需要誅殺來刑罰;乃自太宗、真宗之後,都學習太祖的做法,生搬硬套,從不對將領有所約束。

太宗雍熙四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等部入侵,劉廷讓(光義)以精兵交付滄州()都部署李繼隆殿後,以備緊急時進行救援,自率數萬宋軍北上與遼軍大戰於莫州南,劉廷讓軍被圍於君子館,及戰,而宋援軍李繼隆部不但不進行救援,反而南逃,退保樂壽,致廷讓一軍盡沒,死者數萬,廷讓僅以數騎脫歸。是繼隆之罪,必宜以軍法從事,而太宗反下詔自悔,卻沒有過問責罰李繼隆。

真宗鹹平三年,契丹入寇,宋將傅潛,擁步步騎八萬,閉城自守不敢迎戰,部將範廷召求戰,不得已,就給他八千兵士,並許諾會出師支援。於是範廷召又求援於康保裔,保裔支援後,力盡而死,而傅潛的援兵卻始終沒到。戰後,御史錢若水謂“潛既不能制勝,朝廷又不能用法。”力請斬殺傅潛,真宗沒聽,只是把傅潛流放到房州。

仁宗時,西夏李元昊入侵塞門砦,砦中兵才千人。趙振坐鎮延安,有兵馬八千。砦被圍已五個月,告急者數至,趙振僅派百人前往,於是塞門砦城破。砦主高延德、監押王繼元皆被西夏人所殺。龐籍彈劾趙振,僅貶為白州團練使。

清代史學家趙翼說,兵兇戰危,必須重獎嚴罰分明,不然誰能奮勇殺敵決勝?那些將領擁重兵,坐視裨將之覆軍喪命而不顧,軍政如此,尚何以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