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渭南|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奠基人之一——雷延壽

話說渭南|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奠基人之一——雷延壽

雷延壽書法

王安寧

時光倒回88年前——1932年冬。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渭南西關車雷村組織了上百名青壯抬夫,從華縣赤水河邊,將本村進士雷延壽的靈柩,緩緩向西抬回車雷村。

雷延壽是1928年12月在北京寓所突發腦溢血去世的,依其生前所願,希望落葉歸根,永伴母側。怎奈當時正值中原戰亂,其遺體只好在北京暫厝了4年。

雷延壽靈柩經過鐵路運至河南陝州,沿途官府士紳聽說後,主動組織人力抬棺護送西行。歷時一個多月,才將靈柩抬至和渭南接壤的華縣赤水最後一站。靈柩至赤水,渭南官府和車雷人舉行了隆重的接靈儀式。百名抬夫16人一組輪換抬棺,從官道直奔渭南,正午時分準時抬至老縣城東門。時任渭南縣長和楊虎城派來的省府代表以及渭南各地趕來的鄉賢士紳,早已在東門外等候接靈。

至此,曾參加過“公車上書”、任大清軍機處軍機章京、被欽派赴日考察警察制度、宦遊京師30餘年的雷延壽終於魂歸故里。

公車上書

清同治七年(1868),雷延壽在車雷大戶人家務本堂雷家出生。他的啟蒙教育是在其太爺雷發財創辦的“雷家甓齋”起步的。在他之前,這所私塾已經為雷家培養出了三名秀才,一名舉人。在家學和塾師老秀才嚴格教育下,雷延壽4歲臨摹名帖,7歲過目成誦,8歲通讀《春秋》,9歲代父為村人寫中堂和對聯,賦詩作文常引經據典,被鄉人稱為“神童”。

1884年,年僅16歲的雷延壽參加“童試”,科舉第一步就旗開得勝。由於學業優秀,先後免試進入陝西最高學府西安關中書院和涇陽味經書院就讀,師從關中著名教育家柏景偉、清末教育大家劉古愚先生。這裡是陝西的人才搖籃,陝西清代第一個狀元王傑、名相王鼎、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大教育家劉古愚,還有于右任都出自關中書院。雷延壽經過5年苦讀,1893年中舉,這年雷延壽25歲,成為雷氏家族培養的第二位舉人。

雷延壽墓誌銘記載:“‘癸巳’(光緒十九年即1893年)舉於鄉,兩試禮部,援授內閣中書,在京城供職,當是時,朝廷銳意革新,海內知名之士康更生(康有為),梁任公(梁啟超),張菊生(張元濟)鏖集京師,均與君聲應氣求,研究富疆之術,以變法自強為己任。”

雷延壽在這期陝西恩科鄉試中,被授予“文魁”稱號。1894年春,雷延壽赴京參加禮部恩科會試,順利過關取得貢士資格。接著又在紫禁城保和殿參加貢士複試,順利入仕。按朝廷慣例雷延壽可授“內閣中書”(從七品),但雷延壽沒有選擇當個小官,而是在京城廣泛結交維新派人士,以變法自強為己任。

1894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逼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雷延壽和18省上千名應試舉人一起,堅決反對簽訂割讓臺灣及遼東、賠償白銀兩億兩的賣國條約。1895年春,雷延壽和在京應試舉人群情激憤,到“都察院”門前上書代奏,請求光緒皇帝廢除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變法圖強主張。

漢代孝廉乘公家馬車赴京師受考,後來進帝都參加會試的舉人被俗稱“公車”。這個歷史事件就被稱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雖然被朝廷拒絕了,但它在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喚醒了中國人救亡圖存之心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層次思考和探索。

金榜題名

“公車上書”事件後,在維新派人士呼籲下,朝廷批准成立了模仿西方辦學方式的通藝學堂,培養西學人才。光緒皇帝為此還專門召見了學校負責人張元濟予以鼓勵。和維新派人士來往密切的雷延壽,有幸成為首批45名學員之一。此時,陝西在京的維新派人士也在積極謀劃成立“關西學會”,雷延壽成為關西學會骨幹。

變法失敗時,雷延壽因父病重正中斷學業,在家陪伴父親,因而逃過一劫,倖免於被朝廷追殺。

1904年,雷延壽和胞弟雷多壽從渭南出發,長途跋涉二十多天到達開封參加進士考試。由於八國聯軍入侵時燒燬了北京貢院,使得1904年的恩科會試改在開封舉行。

此次會試從1904年農曆三月初八開考,分3場進行,每場3天,共考9天。農曆四月初十放榜,共錄取考生273名。湖南譚延闓拔得頭籌,雷延壽和弟弟雷多壽榜上有名。消息傳到渭南,知府知縣登門道賀,陝西學政也專程前往車雷村道喜。農曆五月二十一,雷延壽兄弟和眾會元到故宮保和殿參加殿試,五月二十五公佈殿試結果,史稱“傳臚”。雷延壽為二甲九十七名,弟弟雷多壽為二甲一百一十一名,二人同賜進士出身。開創了“同門一榜兩進士”的絕世榮耀。

赴日考察

新科進士還要經過朝考才能授官。雷延壽成績榮獲一等,被授予工部主事。1905年9月,朝廷改工巡局為巡警部,雷延壽調巡警部任職警保司。徐世昌任巡警部尚書後,十分重視對西方警務理論的研究,力主學習和借鑑西方警務制度革除時弊。1906年,朝廷又將巡警部改為民政部。改制前夕,雷延壽在徐世昌奏請推薦下,被清廷派赴東洋(日本)考察警政。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西方警務制度。從1902年開始,清政府就在京師成立警務學堂,聘請日本教官執掌教務。派雷延壽赴日實地考察日本警察制度,目的在於瞭解日本警察制度的起始和發展,研究西方警察制度運轉實務,掌握第一手資料,用以完善大清的警務體系。

在4個多月的考察日子裡,雷延壽跑遍了日本列島各州府縣,對日本從警政起源、演變到各級的職責分工以及獎懲辦法等,進行了全方位考察和親身體驗。在回國輪船上,他將考察中的感想及操作實務反覆思索梳理,最終整理成筆記形式的《日本警察調查提綱》一書。這部調查提綱系統介紹了日本警察制度的誕生、發展和演變,脈絡清晰,見解深刻,為學習西方警察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對建立和完善現代西方警察制度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參照。

回國後不久,雷延壽就以“渭南雷氏甓齋”名義刊印出版。這部著作是中國公安警察制度建立過程中最早的公安理論著作之一,對研究中國公安制度的歷史演變和日本警察制度的歷史發展,提供了權威的第一手史料。

回國後,雷延壽被任命為民政部主事候補(正五品)。那時的民政部負責警務治安、地方行政、戶口管理、災荒救助等。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很重視聽取雷延壽的意見。之後,京城第一次出現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治安派出所,京師治安有了很大改善。

官場清流

1908年,雷延壽從數百名報考者中以第一名的成績入選軍機章京,進入中樞機構軍機處,成為有清200多年間陝西第六位軍機章京。從此,雷延壽成了皇帝近臣,負責公文處理、撰擬文稿,替皇帝撰寫諭旨等。

京師渭南會館初建於康熙年間,八國聯軍入侵時被亂軍放火焚燬,後宅基又被侵佔。雷延壽進入軍機處後,多方奔走收回地基,又自掏俸銀和眾陝西京官重新建起了陝西會館。為陝西赴京學子和官員保留了唯一一塊棲身和交流地。

1908年,蒲城知縣李體仁以追查革命黨為由,報復毒打縣立高等小學師生30多人,致一名學生死亡。陝西教育界義憤填膺,群起聲援罷課,要求嚴懲兇手。消息傳至北京,陝西旅京官員群情激憤,商討對策。決定聯名上奏,要求嚴懲酷吏李體仁,並委託在軍機處的雷延壽從中周旋。雷延壽不負眾望,很快拿到皇帝御批,將李體仁革職查辦。

1912年,雷延壽被袁世凱吸納為重臣幕僚。袁世凱很欣賞雷延壽的才華和敬業精神,短短兩三年,雷延壽從國務院秘書調任中統府秘書,又到政事堂任機要局參事和國務院秘書廳僉事。張作霖入主北京後也看上雷延壽,1928年退回瀋陽時曾執意要帶上雷延壽,被雷延壽藉故推脫。

1928年雷延壽已經58歲,年老體衰,被迫回家賦閒。北洋政府解散後,同榜進士譚延闓、陝西鄉黨于右任一再邀請他去南京任職,都被雷延壽一一婉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