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之勢 顯治理之能-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中國製度是人類制度史上的參天大樹,根正苗紅、枝繁葉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增進福祉的“中國方案”、扶貧減貧的“中國奇蹟”,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決戰脫貧攻堅確立了明確方向。

“往西看”到“向東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必須堅持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經由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斷探索建構起來的。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它解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實踐課題。在波詭雲譎的國際環境中,完成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實踐成果。中國製度無論是在平時,還是在危急時刻都展現出強大優越性,許多國家讚賞的眼光紛紛從西方轉向中國。

“小網格”到“大治理”,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國家大政方針的最終落地在基層,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在基層。這就需要把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沉,把更多社會資源、管理權限放到基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一方面,創新理念思路,要在思路上求變,方法上求新,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優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為城鄉社區居民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另一方面,暢通參與渠道,鼓勵全民參與“大治理”。人民群眾是最具智慧和力量且最廣泛最活躍的主體,要讓群眾有更多機會和渠道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斷集思廣益、彙集民智,激發群眾參與治理的內生動力,形成社會治理新思路新格局。

“補漏洞”到“重升級”,與時俱進永葆制度的旺盛生命力。制度建設本來就不是天生完美的,有一個動態演進、發展完善的過程,必須隨著時間、環境、條件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需要不斷推出更優的新版本。這是由黨和國家事業不斷髮展進步所決定的,也是由社會生活快速變化所要求的。特別是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國家治理面臨許多新任務,必須圍繞這些新要求,加快完善各項相關制度,堵上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同時,對於那些相對滯後於形勢發展的制度,應該像手機軟件一樣,根據具體情形予以升級,使我們的制度更接地氣,更有韌性,更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決戰脫貧攻堅的堅實後盾,更是為最大程度造福人民、實現民族復興注入了強大動力。(張玉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