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在湖南攸縣敬老院,住著一位名叫武春生的老人,盛夏時節,武春生裸露的右臂上,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青黑色的四個字“頑固共匪”,老人一生為這四個字感到羞愧,他用剪刀把這四個字戳爛,鮮血流滿臂膀,再用肥皂水洗滌,年深月久,字跡有點模糊不清了,這四個讓武春生終生羞愧的字揭開了我被俘志願軍在美軍集中營的屈辱歷史。

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武春生

1

有戰爭就會有戰俘,朝鮮戰爭也不例外,從1950年6月開始,美國綁架聯合國,派遣聯合國軍於9月15日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進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直到1953年7月2日,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為止,只有2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半島,雙方投入兵力300萬,聯合國公佈戰報,雙方共傷亡240萬人,停戰協議簽署後,各方被俘士兵情況如下:美軍有9千人被俘、志願軍有2萬人被俘、南朝鮮有4萬人被俘、北朝鮮有13萬人被俘。

隨著《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半島終於平靜下來了,戰俘問題被提上日程,聯合國主持成立了“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負責雙方戰俘的遣返工作,採取”自願遣返”的原則,“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由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瑞士、瑞典五個國家組成,這五個國家主要由印度負責具體工作,波蘭和捷克是親社會主義一方,瑞士和瑞典是親資本主義的一方,他們四個國家主要是監督印度的具體工作,自己並不直接參與其中。

根據“自願遣返”原則,志願軍戰俘可以在大陸、臺灣兩地自願選擇,美國俘虜可以在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選擇,最終,2萬志願軍戰俘選擇回大陸的大約6千人左右,而1萬4千人則是去了臺灣,中國人向來有葉落歸根的傳統思想,仗打完了,生活安定了,正是回家團聚的好時機,為什麼這些志願軍戰俘卻選擇了背井離鄉呢?這讓很多日思夜想的家屬感到十分痛苦,百思不得其解,難以接受。

要揭開這些志願軍戰俘如此違背常理的選擇,還要從中美兩國對待戰俘的政策說起。

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2

眾所周知,解放軍向來有優待俘虜的傳統,這些政策從井岡山時期就逐漸開始確定了,在朝鮮戰爭時期,志願軍一如既往的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1950年11月7日,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總部就要求“眼不紅(即不殺)、手不動(即不虐待)、俘虜人格要尊重(即不侮辱)”,彭德懷司令員特別提出“四項保證”的命令:保證生命安全、保證不沒收私人財物、保證不虐待、不侮辱人格、保證受傷者給予治療,並頒佈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成立了專門志願軍戰俘管理處,下設組織科、調研科、教育科、秘書科、後勤部、戰俘醫院、五個戰俘團、文藝工作隊、電影隊、運輸大隊、警衛營。我們作戰的志願軍將士“一把炒麵一把雪”,而戰俘的伙食標準已經達到了營、團幹部中灶水平,配發衣褲鞋帽和被褥毛毯,還有能定期洗澡的澡堂,夏天還能在鴨綠江裡游泳,還設立了圖書館、俱樂部、球場,1952年11月13日至26日,戰俘營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有十多個國家戰俘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500多名選手參加,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幾年的戰俘營生活,很多戰俘和志願軍管理人員成為朋友,兄弟,最終,有21名美軍和1名英軍戰俘拒絕回國,而是選擇留在了中國大陸,最有名的是一個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在山東濟南生活了50年,人們習慣的稱他為“老溫”,2004年,溫納瑞斯在濟南去世,終年82歲。

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老溫”溫納瑞斯

3、

與之相反的是,美軍則把戰俘問題政治化,尤其是臺灣國民黨政府參與其中,讓志願軍戰俘問題更加複雜化。

在對待戰俘問題上,美軍在歷史上是臭名昭著的,且不說近些年發生的美軍在伊拉克虐囚事件,侮辱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就是在越南戰場上也是手段殘忍,和二戰時的日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佐治亞州的安德森維爾有一座“安德森維爾國家歷史遺址公園”,他是美國唯一一處紀念美國戰俘的場所,1998年在這裡修建了戰俘博物館,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軍虐待北方戰俘的歷史見證,裡面充斥著各種酷刑,顯然,這個紀念館對美軍沒有起到任何的教育意義,美軍的虐囚事件層出不窮。19世紀末美國入侵菲律賓,美軍雅各布·史密斯將軍以虐待戰俘出名,得了一個“地獄般咆哮的傑克”的惡名。

朝鮮戰場上的連續失敗,氣急敗壞的美軍把氣撒到志願軍戰俘頭上,戰俘營成了另一個血腥戰場。一名英國軍官描述“美國看守者對待戰俘像對待牲口一樣”,一個長10米、寬5米的帳篷裡要住50人到80人,1951年7月,巨濟島戰俘營發給戰俘的冬衣是紅色和黃色的短袖單衣和短褲,很多人手腳凍的開裂流黃水,濟州島8號戰俘營6千人中2千7百人手腳凍破潰爛,20多人露出骨頭,即便如此還要照常做苦工。所有戰俘每人每餐只能吃半碗飯,這些發黴的麥團只比一個雞蛋大一點。除了捱餓還要挨渴,巨濟島72聯隊和86聯隊,在水龍頭下放個水桶,戰俘們排隊領水,每天每天只能領一小碗,因為缺水,戰俘身上生了很多蝨子,各種疾病流行。除了生活條件差,身體和精神上的虐待才是致命的。

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4

沒有參戰的臺灣國民黨政府卻成了解決志願軍戰俘問題的最大贏家。

朝鮮戰爭爆發後,本來搖搖欲墜的臺灣蔣家王朝起死回生了,為了謀求更大利益,積極謀求出兵,但是美國主子不答應,於是在停戰之際,蔣介石把目標轉向了志願軍戰俘,要是能把這些志願軍戰俘弄到臺灣,不僅可以補充兵員,還可以挽回一點丟失大陸的面子,真是個一箭雙鵰的好主意,最早提出策反戰俘來臺設想的是臺灣“國防部”第二廳廳長賴名湯,他1951年7月7日提出設想,臺”國防部“8月9日開會確認這個方案!

雖然派兵參戰的主意沒有得逞,在美國主子的默許下,蔣介石還是獲准派出了翻譯、中文教師、記者等一些文職人員數百名,其實這些人全部都是偽裝成文職人員的特工,正是這些人成功脅迫1.4萬名志願軍戰俘到臺灣,這些人的命運從1951年8月9日,臺灣“國防部”的一次廳局會議上就已經決定了,而這些志願軍戰俘還不知道,他們已經成為遠東各股政治勢力博弈的棋子。

據歸國志願軍戰俘回憶,在進入濟州島戰俘營之前,一萬多名志願軍戰俘裡就已經悄悄混進了400多名假戰俘,這些都是臺灣特工,國民黨戰死將領黃百韜的兒子黃效先也在其中,他們很快被任命為聯隊長、大隊長、小隊長和班長等職務,成為戰俘營的管理層,他們私下裡串聯、鼓動、軟硬兼施,最先改變立場的就是部分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投誠人員。

在美軍的默許和幫助下,國民黨特工採取各種手段,對志願軍戰俘引誘,例如在戰俘營定期播放電影、戲劇和歌舞表演,在生活枯燥的戰俘營,誰不想去看戲呢?在演出間隙,特務們大量散發宣傳材料,把臺灣描述為自由的“樂土”,把一個窮島硬是說成遍地黃金,乘機向戰俘發出邀請,承諾解決一切生活條件,甚至還可以幫忙找媳婦。

為了配合表演,特務們盜用“全體戰俘”的名義給蔣介石寫了一封血書,請求蔣介石允許他們加入國軍。蔣介石積極回應,甚至錄製了口述公告錄音,在戰俘營連續播放,公告原件也大量散發,特務們的騙術誘惑了少數人,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放棄這個和家人團聚的好機會,特務們見軟的不行,就開始“上手段”了。

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1952年4月7日至8日,美軍和特務們開始了瘋狂的“甄別”俘虜意願行動,一夜之間就有99人被殺害,有300人被割肉挖心,張澤石的《戰俘手記》一書中說到,一個叫李大安的戰俘帶著一批特務,瘋狂殘殺同胞,親自用匕首剖開了林學逋、陽文華的胸膛,把跳動的心臟挑在匕首上,到處恫嚇不願去臺灣的戰俘,戰俘趙英魁親眼目睹,兩名戰俘被人用固定帳篷的釘鑽子活活打死,拒絕合作的俘虜,一到天黑就被人”嘴巴一捂塞到廁所裡,下了毒手“。

為了頂住壓力,一些信仰堅定的戰俘自發成立“回國同心會”,文章開篇的武春生就是其中一員,大家互相鼓勵、打氣,戰俘們被一個個提審,大家統一口徑,互相掩護,敵人把金條和美女照片擺在武春生面前,“去臺灣,這些金條都是你的,今天晚上就安排你和這個美女睡覺,到臺灣後,如果願意入伍,推薦你從副營晉升為正團“。武春生等人毫不動搖,一掌打落金條,撕碎美女照片。特工們就把武春生等人關起來嚴刑拷打,逼他在去臺申請書上簽字,抓住他的手強行按手印,武春生跳起來摔倒特工,七八個人上去按住他用燒紅的鐵條燙身體,慘叫聲驚動了外面的印度兵,作為中立國代表,印度兵將武春生帶走了。

不久,武春生又被特務們綁架到密室,在他的右肩膀上刺下了”頑固共匪“四個字,其他不願去臺灣的戰俘很多都被刺字,一般刺的是”青天白日“、”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等標語,特務們利用大多數志願軍不認識字,拿著香港的《新聞天地》上的報道,謊稱是刺字的戰俘回到大陸後,要被公審批鬥,要用刀子把刺字的肉血淋淋的挖掉,這一招確實管用,這些刺字對志願軍戰俘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很多人感到”這是斷了我們回國的路“,一些人頂不住壓力,選擇了去臺灣,除了一小部分是主觀自願,絕大多數則是被脅迫而去。

到達臺灣的志願軍戰俘

5

1954年1月20日,14207名志願軍戰俘在美國陸軍第八軍護送下,530輛卡車把他們送到仁川,轉乘15艘美軍運輸船,在海上漂了88個小時後,到達臺灣基隆港,然後又分乘225輛軍用大卡,分成5個支隊,在摩托車、救護車、通信車的護送下,一路上播放歌曲,到達臺北後,沿途鞭炮齊鳴,好不熱鬧,蔣經國親自迎接,蔣介石也非常激動,在日記中把這件事稱為“五年以來精神上對俄鬥爭之重大勝利”。

可是當戰俘們到達臺灣後,“可以自由選擇職業”,提供房子、美女全部沒有兌現,蔣介石立即對他們進行思想改造,命令蔣經國組建“反共義士就業輔導處”,成立輔導總隊,命令特工對俘虜們進行反共思想灌輸,強迫志願軍俘虜反省、寫血書、集體簽訂《反共救國公約》、舉行向蔣介石宣誓效忠儀式,到處做巡迴報告。士官以下9千人分到陸海空軍,4千校尉軍官編為“反共義士戰鬥團”,少將參謀長汪錫鈞為團長,由國防部政治部直接指揮,其他的傷病殘退役,為了籠絡戰俘,建立了“義士新村”,許諾給他們“授田”,這些俘虜到達臺灣後,一度激起了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痴心夢,但是他的反攻計劃被美國一一拒絕。

在臺灣的這些老兵此時才感受到什麼是思鄉之情,沒到清明節,他們都要面朝大海,白天燒紙錢,晚上夢見父母兄弟,淚水打溼枕頭,有時候恨不得開槍自殺,但還是想活下去,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另一邊,返回大陸的6千名志願軍戰俘分批乘火車回國,他們歸國前,扔掉了美軍發給的衣服,每個人僅僅穿著一個內褲。沿途他們受到熱烈歡迎,由於在戰俘營受到長期虐待,身體受到很大摧殘,周總理指示,歸國人員,一律中灶待遇,全部細糧,每天四菜一湯。一邊治病,一邊通過學習來熟悉國家建設情況。

朝鮮戰爭2萬志願軍被俘,為何只回來了6千?身刻四字無顏歸國


歸國的志願軍戰俘扔掉衣服,身著短褲

從11月開始進行了政審,1954年3月,”高饒反黨集團“的鬥爭影響到了戰俘政審工作,除了30多人因殘住院治療,後來轉業外,其他大部分人復員回鄉,由於是戰俘,他們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四川籍的583團指導員李正華,參戰前家鄉對他寄予厚望,被俘後開除軍籍,無顏見親人,在成都火車站沒有和戰友說一聲告別就失蹤了,從此杳無音信。

有些身上被刻字的,更是心理壓力很大,在家鄉抬不起頭,可以說,戰爭毀掉了他們的一生。

直到1980年,中央軍委下發74號文件,指出志願軍被俘人員”始終心向祖國,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81年10月,總政轉發山西省軍區《關於志願軍被俘人員複查處理情況的報告》,督促各省落實政策,總後發佈了《給志願軍被俘人員補發復員費的通知》,在經濟上給予補助。

當年,這些堅強的被俘人員已是風燭殘年,留給社會的,是無盡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