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分类摇号摇不中,有高校老师放弃孩子去热门民办摇号!他这样评估……

“决定放弃高校教工子女入学分设计划摇号,定定心心读对口的公办学校。”一位本市高校老师说。消磁传出后,有家长表示,“原以为分设计划是一一对应,不用摇号,没想到也会超额摇号!”

周到君联系上了这位放弃摇号的高校老师张明(化名)。

公办“保底”,原打算考热门民办小学

张明博士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目前已是这所高校的中层骨干教研力量。

自从孩子出生后,张明就开始考虑升学择校的方向。他所就职的高校在上海各区有多所合作办学的公民办中小学,其中一所民办小学历来是家长们青睐的热门学校。

张明自己家住杨浦区,买房时特意研究过,选了一所区内家长口碑很好的公办小学的学区房“保底”。

因为张明母亲家离那所民办小学很近,所以他打算让孩子幼升小时,试着考这所民办小学。2018年公民同招施行后,张明也没有改变决定。

打听到该高校员工子女摇号意向数,超分设计划

3月,本市2020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出台,民办初中小学实行分类计划,分类招生,分类摇号,分类录取

其中,民办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分设计划,如联合办学的高校教职员工子女分设计划、举办者子女分设计划,等等。民办学校哪一类的报名数超计划数,就在哪一类中进行分类摇号录取。

张明关注了这一细节。虽然分设计划报名数一旦超过招生数也同样摇号,但摇中的概率比统招摇号高,这让他很是心动。但同事们的想法也和他一样。

根据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张明注意到,这些民办中小学分布在本市各个区,给予联合办学高校员工子女的分设计划在3-5人/校不等,而其他高校所获得的员工子女分设计划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张明和同样准备幼升小的同事们聊了下,发现有意向参与这所民办小学摇号的适龄家庭人数不少,光是他知道的,就已超过分设计划招生数。这也意味着,很有可能到时需要和同事们一起摇号。

担心分类摇号摇不中,有高校老师放弃孩子去热门民办摇号!他这样评估……

公办小学对口的初中也不错,家长决定选公办

“说实话,一开始有点失落。本来以为是只要适龄的都能上,但可能这几年入学高峰,高校员工子女人数也比较多,名额一一对应不可能。”张明表示,虽然他知道,相比统招,分类摇号概率仍是高的,但万一没摇上呢?

上周,他向已在对口公办小学就读的邻居、社区工作人员作了了解,得知由于这几年仍属于入学高峰,所以人户一致符合入学条件的人数较满,万一摇号没有摇上,很有可能被统筹。

思量再三,张明决定放弃摇号,让孩子直接读对口的公办学校。

“其实从周围邻居的口碑中,我发现这所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好,而且离家近,可以让孩子保证睡眠时间,也不用考虑跨区租房。”张明补充:“这所学校对口的公办初中也很不错,有很大的上升潜力,而且也免除了小升初时的麻烦。”

有高校公示符合摇号资格的教职工信息

最近,不少高校对有报名民办学校的适龄少年儿童的教工子女,做了排摸和审核。

一位高校工作人员告诉周到君,高校中除了有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劳务派遣身份的教职员工,他们承担着和正式编制老师同样的教研任务,也有子女入学的需求;此外,高校除了教学科研,还有许多相关产业链,比如一些校办公司、出版社等等,员工也希望得到入学优惠。

为了做好信息核对和认证,有高校举行了校内线上派位工作会议,由校人事处复核后,在工会网站上公示符合校内派位资格的教职工信息,以示公允。

在操作细节上,有高校也进行了规定。例如,如果夫妻双方都是该高校教职员工,则以男方工号参加摇号;摇号意向学校在名单公布后不得更改。

(应家长要求,文中的家长——本市一高校老师,使用了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