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央視網系列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過蹲守拍攝,觀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節點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進軍營,許多“第一次”串聯起我們人生的重要節點。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張鈞甯作為講述人參與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退休篇的故事講說,該節目是一個升級版的“百姓故事”,自首播以來,用溫暖動人的生命故事和真摯赤誠的情感表達,串聯起人生的重要節點,描繪真實的生活圖鑑。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說起老年,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出的都會是這首歌裡的情景。

然而在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的第十期節目裡,這些被稱為“老人”的人們,展現出不輸給年輕人的活力和求知慾,在老年大學找到了他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旋轉,跳躍,我不停歇”

對於楊敏來說,跳舞帶給她的,不僅僅是跟著音樂旋轉時,那一瞬間的暈眩,還有身體舞動時,如風般的輕盈躍動和自由感。自由感,可以說是楊敏自始至終的追求。楊敏打小喜歡跳舞,曾經被成都市歌舞團一眼相中,卻因為父母的反對擱置了舞蹈夢。六年前,從成都市圖書館退休了的楊敏,終於可以自由追求兒時的夢想。“退休過後,我的第一選擇就是想到是跳舞。”楊敏說。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四川老年大學的舞蹈教室,寬敞明亮,寬大的鏡子供學員們檢視自己的身形和動作。楊敏擺好姿勢,跟著老師一板一眼地做著每一個動作,神情認真地像個小學生。早幾年,抱著對舞蹈的一腔熱情,楊敏還參加了老年大學的藝術團,經常和其他團員們一起排練,還時不時去外地演出。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然而,隨著孫女的出生,楊敏跳舞的時間越來越少。她甚至曾經為了照顧生病的孫女,放棄了和藝術團一起去比賽的機會。面對越來越多的兩難選擇,她不得不退出了藝術團,從此專心在家照顧孫女,做好一日三餐,接送學校,陪練鋼琴。“全部時間,我的生活,就給了她,都照顧她了。”楊敏一邊說著,一邊給感冒的孫女泡腳。儘管嘴上述說著甜蜜的負擔,眼裡卻滿是溫柔和愛意。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中國的老年人,往往為了孫子輩,犧牲了自己最愉快的一段時間。”對於楊敏的選擇,她的舞伴一語道出了真諦。

孩子的成長是既緩慢又迅速的。轉眼間,孫女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楊敏也因此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空閒時間,她又感受到了心中那雙舞鞋的召喚,開始“慢慢恢復,斷斷續續地再來參加活動”。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在舞蹈班,楊敏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舞友。大家齊聚練功房,端好架勢,對著鏡子,跟著老師,一個旋轉,一個前進,一個後退,舉手投足間滿是自信和熱情。只有在老年大學跳舞的時候,楊敏才覺得自己是自由的。

除了跳舞,楊敏還參加了老年大學的時裝隊。走秀是老年大學的熱門專業,要說誰最能體現老年人的時尚氣息,非時裝隊莫屬。有學員驕傲地說:“我們時裝隊的那些人,個子高挑,氣質顏值都不差。”抬頭,挺胸,收腹,雙眼平視前方,雙腳踩著音樂走出一串貓步。氣質顏值兼具的楊敏,走起秀來,也是氣場十足。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老年大學的舞臺,沒有閃亮的鎂光燈,也沒有萬眾矚目的歡呼,卻為楊敏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在這裡,她不再是誰的奶奶,也不是誰的母親,她只是楊敏,一個熱愛跳舞和走秀的 62歲的老人。

在這個舞臺上,她不但重新找到了因為退休而失去的社會身份和自我價值,更是第一次在旋轉跳躍間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講述人張鈞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