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央视网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过蹲守拍摄,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张钧甯作为讲述人参与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退休篇的故事讲说,该节目是一个升级版的“百姓故事”,自首播以来,用温暖动人的生命故事和真挚赤诚的情感表达,串联起人生的重要节点,描绘真实的生活图鉴。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说起老年,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出的都会是这首歌里的情景。

然而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第十期节目里,这些被称为“老人”的人们,展现出不输给年轻人的活力和求知欲,在老年大学找到了他们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旋转,跳跃,我不停歇”

对于杨敏来说,跳舞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跟着音乐旋转时,那一瞬间的晕眩,还有身体舞动时,如风般的轻盈跃动和自由感。自由感,可以说是杨敏自始至终的追求。杨敏打小喜欢跳舞,曾经被成都市歌舞团一眼相中,却因为父母的反对搁置了舞蹈梦。六年前,从成都市图书馆退休了的杨敏,终于可以自由追求儿时的梦想。“退休过后,我的第一选择就是想到是跳舞。”杨敏说。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四川老年大学的舞蹈教室,宽敞明亮,宽大的镜子供学员们检视自己的身形和动作。杨敏摆好姿势,跟着老师一板一眼地做着每一个动作,神情认真地像个小学生。早几年,抱着对舞蹈的一腔热情,杨敏还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艺术团,经常和其他团员们一起排练,还时不时去外地演出。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然而,随着孙女的出生,杨敏跳舞的时间越来越少。她甚至曾经为了照顾生病的孙女,放弃了和艺术团一起去比赛的机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两难选择,她不得不退出了艺术团,从此专心在家照顾孙女,做好一日三餐,接送学校,陪练钢琴。“全部时间,我的生活,就给了她,都照顾她了。”杨敏一边说着,一边给感冒的孙女泡脚。尽管嘴上述说着甜蜜的负担,眼里却满是温柔和爱意。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中国的老年人,往往为了孙子辈,牺牲了自己最愉快的一段时间。”对于杨敏的选择,她的舞伴一语道出了真谛。

孩子的成长是既缓慢又迅速的。转眼间,孙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杨敏也因此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她又感受到了心中那双舞鞋的召唤,开始“慢慢恢复,断断续续地再来参加活动”。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在舞蹈班,杨敏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舞友。大家齐聚练功房,端好架势,对着镜子,跟着老师,一个旋转,一个前进,一个后退,举手投足间满是自信和热情。只有在老年大学跳舞的时候,杨敏才觉得自己是自由的。

除了跳舞,杨敏还参加了老年大学的时装队。走秀是老年大学的热门专业,要说谁最能体现老年人的时尚气息,非时装队莫属。有学员骄傲地说:“我们时装队的那些人,个子高挑,气质颜值都不差。”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双脚踩着音乐走出一串猫步。气质颜值兼具的杨敏,走起秀来,也是气场十足。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老年大学的舞台,没有闪亮的镁光灯,也没有万众瞩目的欢呼,却为杨敏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在这里,她不再是谁的奶奶,也不是谁的母亲,她只是杨敏,一个热爱跳舞和走秀的 62岁的老人。

在这个舞台上,她不但重新找到了因为退休而失去的社会身份和自我价值,更是第一次在旋转跳跃间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人张钧甯,一生很短不如跳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