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一天,有位家長離開辦公室之前很無奈地說“就是忍唄!”忽然發現,我經常在送家長們出諮詢室時也這樣講“再咬咬牙!”也許,忍耐就是為人父母的基本能力之一,值得聊聊。

先看為什麼需要忍。很簡單,現在我們的力量尚不足以讓人家順從。細分的話是兩種情況:

第一,你說的很對,但沒有辦法傳遞給孩子,落實下去。

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比如,要努力學習。這是個永遠正確的命題,不過,什麼叫努力,孩子目前的能力能不能達到家長所期待的樣子,都不一定。還有, 要多和人打交道才能更有自信,沒人會反對這個說法,只是那個想起來沒伴兒一起去食堂就連學校都不想去的學生,他該怎麼辦?

這時候你要忍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自己沒有能力幫到孩子。

第二,你認為自己想得很對,實際可能已不那麼對,所以才被反對。

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判斷是否屬於這種情況很簡單,就看是不是被孩子拼命反對。脾氣大的,會直接鬧事兒,“誓死不從”,溫和些的,會陽奉陰違,軟磨硬抗。如果一個事情從來沒被當事人嘗試做過,甚至意識層面都無法達成一致,大概率是理論過時了。比如,認為某高中生成績下降是因為早戀,之後採取轉學斷聯的解決辦法。

這時,你忍的是社會發展,它迫使一些思想被更換,否則就被淘汰。

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大家看到了嗎?總說為孩子忍忍,實際上忍的都不是孩子,而是需要提高的自己,以及無法阻擋的社會變化。在這個咬緊牙關,憋出內傷的過程中,我們為孩子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減少無效努力,為雙方的發展留出空間。

當然,在這個難得的空間裡,家長們還是有事可做的。

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首先是思考。被迫忍耐時,沒有很多行為上的衝突,省了些精力,可以用來想想到底哪兒有問題。這裡面尤其要注意調整角度: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怎麼想?從日常表現上猜,他可能會怎麼想?我的想法裡,充分考慮了孩子的成長性和個人特點嗎?這是在內部下功夫,解決基本問題。

下一步,就進行小幅嘗試階段了。

家長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因為是在忍耐期,大人自然不抱太高的期待,完全可以把思考的結果做試點:這樣說話效果不好,換個方式呢?這樣的想法可能壓根兒就錯了,有什麼更恰當的可以代替?既允許自己試錯,也允許孩子有反覆,目標明確,曲折前進。這才不枉費了我們咬碎牙換來的時間和空間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