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一事物的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的命题,比如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具体来说,假言命题有三种:

第一种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存在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就一定会出现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反过来却不一定。

例如:“只要刮台风就下雨”,但“下雨”了却不一定“刮台风”。

第二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

即如果不存在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就不会出现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

例如:“只有热爱写作的人才能写出不朽的作品”。“热爱写作”的人可能写出“不朽的作品”,但不“热爱写作”的人一定写不出“不朽的作品”。

第三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即如果存在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就必会出现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如果不存在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就不会出现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

例如“当且仅当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照

这三类假言命题常见于我们的日常对话中。笔者在此试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被抓前后所说的话为对象,简单谈谈其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带人去赵德汉家中搜查时,赵德汉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说“有哪个贪官能住在我这种鬼地方。我这是个老楼,连电梯都没有。”确实赵德汉的住处看起来很简陋,他和他爱人“平时上班都是骑自行车”,但住处简陋和交通工具价格低廉并非“不是贪官”的必要条件,他们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赵德汉的家

之后,赵德汉跟调查人员说“那今天我这情况你们都看到了,我劝你们呐都别瞎操心了”这句话也是无意义的,看似“这情况”是“别瞎操心”的充分条件,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关系,赵德汉也无法因此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贪官。只有调查人员穷尽所有材料都找不到赵德汉贪污、受贿一分一厘的证据,这时赵德汉才能被证明“不是贪官”。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图片源自电视剧截图

侦查处的人在赵德汉家中搜查时,他正在吃炸酱面,侯亮平略带讽刺地说他:“你可够清贫呀,一碗炸酱面就把晚饭对付了”,他回答说:“中国的老百姓不都是这么过日子的吗”。

赵德汉这样说暗含着“只要晚饭吃炸酱面,就是中国老百姓”,所以我是老百姓、我是普通人,你们不要再把我往贪官上想了。但“晚饭吃炸酱面”并非“是中国老百姓”的充分条件,“百姓”和“贪官”之间也并不完全是对立关系,所以赵德汉的这种开脱方式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图片源自电视剧截图

谈到育儿花费高时,侯亮平说自己孩子一年补习费就三四万,赵德汉回道:“那也得投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都得苦着自己。”这句话暗含“只要给孩子投资,做父母的就得苦着自己”,或是“只有做父母的苦着自己,才能给孩子投资”他想以此反向表明,因为我给孩子投资了,所以我在苦着自己,故我经济并不富裕,因此我不是贪官。

赵德汉可以说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在证明自己“不是贪官”,只可惜他的举例并不是具有法律效益的证据;他只是在为自己狡辩,侦查处的工作人员也不会理会他的辩驳之词。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图片源自电视剧截图

侦查处的工作人员没有在赵德汉家中发现什么能证明他是贪官的证据,于是带着他到了他的办公室。在车上,赵德汉说:“这辆车一旦开进我们部委大院,我这个人这辈子的政治生涯可就全完蛋了。”他认为他坐着侦查处的车进部委大院是他“政治生涯完蛋”的必要条件,而和侯亮平骑着自行车进去就不会,可惜并不然。

真正让他“政治生涯完蛋”的是他自己违反了党纪,违反了法律法规。

赵德汉还曾怀疑侯亮平等人来搜查他是因为有人恶意诬陷,他多次强调自己因为“原则性”,所以才会被人“诬陷”,例如他说:“正因为我这个人原则性很强,所以呀,才会经常遭到这样的中伤。”还有“我这人党性原则性很强的,所以别人才能诬陷我”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无法真正构成因果关系,这也只是他幻想逃脱惩罚的说辞而已。

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赵德汉言语中涉及到的假言命题

图为赵德汉贪款

当然,赵德汉算是贪官中的“可怜人”,他说自己“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全在这儿”,贪污的后果已然承担,但并未真正“享用”这些赃款。而他在后来的审讯中说“要不是第一次他(丁义珍)塞给我一张五十万的银行卡,我也不至于,不至于像今天这个样子。”好像丁义珍给他塞钱是他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必要条件,没有丁义珍他也就不会贪污受贿了。

但事实上,真正让他走上绝路的是他自己——他没有管住自己的贪欲,这才是真正的必要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