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在西宁记录到大麻鳽影像

摄影师在西宁记录到大麻鳽影像

西宁宁湖湿地拍摄到的大麻鳽。吴立辉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多名摄影师在西宁市东出口宁湖湿地公园记录到大麻鳽影像。

3月23日,吴立辉和几名摄影师到宁湖湿地公园拍摄时,突然看到一只鸟从头顶飞了过去。有摄影师拍到了照片,但不是特别清晰。次日,他从另外几名摄影师处得知,这一物种有可能是大麻鳽,于是决定等待时机,拍出更加清晰的大麻鳽影像。

3月25日中午,吴立辉在芦苇丛外守候许久,大麻鳽展翅飞翔的时刻,他快速出击,拍了好几张清晰的照片。

相关资料显示,大麻鳽(jiān)属于大型鹭类,体长59厘米至77厘米。身较粗胖,嘴粗而尖,颈、脚较粗短,头黑褐色;背黄褐色,具粗着的黑褐色斑点;下体淡黄褐色,具黑褐色粗着纵纹;嘴黄褐色;脚黄绿色。

大麻鳽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池塘边的芦苇丛,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隐蔽在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有时亦见白天在沼泽草地上活动,主要以鱼、虾、蛙、蟹、螺、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西宁市观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省两次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记录到有大麻鳽活动,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在民和、乐都等地的湟水河、黄河流域的湿地也有大麻鳽出现,但一直没有清晰的影像资料证明。这次,摄影师拍摄到高清晰度照片,有力地证明了大麻鳽在湟水河栖息。

三地记录到大麻鳽活动踪迹

除了近期在西宁市观测到大麻鳽以外,我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自曲麻莱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曾观察记录到大麻鳽的踪迹。

去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白玛久美,在当地一户牧民家的仓库里发现了一只脖子细长、羽毛呈黄绿色的鸟类,后向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求证确定,这一物种为大麻鳽。

去年10月,玉树州曲麻莱县再次发现大麻鳽的活动踪迹,那是只受伤的大麻鳽。当地牧民发现后,将它安置在仓库内休养,等大麻鳽达到独立生活的条件后被动特保护管理入员放归自然。

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曾观测记录到大麻鳽活动影像。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介绍,大麻鳽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保护动,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监UCN额危物种红色名录一低危级别,这一物种在青得省内是如何活动的,是否存在固定的栖息地等问题,还需长期观测确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