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饭店简史(七)

香河饭店简史(七)有人认为东北人做事原则是能动手绝不动嘴,能用手解决的绝不动嘴,一个字就是干。美食家却是能动嘴绝不动手,君子动嘴不动手,香河的君子太多了,个个是君子,吃完了干,而这个干字读甘音,是指喝酒干杯。能吃是福。能吃能喝真君子。我就曾干过串场喝酒的事儿,当然以呕吐告终。那时候由县招待所演变而来的"蓝宝阁",在当时香河县也属顶尖饭店吧,大小房间若干,私密性强,位于现在的县政府东侧,当时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那次我们朋友聚会,一个哥们儿说你坐的这个地方县长经常坐,一下子飘了,就有点多。然后喝着喝着,又忽然想起来,我还有一场更热闹的朋友圈聚会,在源浩肉饼店,它位于县人民医院东侧红绿灯儿,东南角儿路东,这个饭店的口号是:不敢说百年老店,敢说味道正宗。整体是这个意思吧!然后上二楼,人已经不少,当时饭店开张时间不长,正赶上促销,就是吃饭送啤酒,当服务员双手提着两打啤酒上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有些晕菜了,不用问,多了,印象中只有厕所的池子。后来又跟劳动局的哥们儿去吃过两次,这个饭店与人劳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话又说回来,当初的饭店哪个不跟单位挂钩,包括现在一些个饭店。这个饭店给我留下了些许痛苦回忆,但印象不佳的倒有一家。位于北道的北边儿,叫“鱼教主",以烤鱼为特色,在香河二中北门儿正对面。那次好像是个什么节日,似乎是情人节,店里客人多,服务员不耐烦,我们好容易找到一个空桌,还狼藉一片,叫几声服务员都不来打扫。同来的张哥说:这个饭店这样儿开不长。果然一语成谶,如今关了。鱼教主主打烤鱼,在它的店往西走,过红绿灯儿往南,县委的斜对面,旅游公厕附近,为啥叫旅游公厕,困为它干净卫生,厕内还有滚屏电视,堪称香河一绝一景点,卫生和形象俱佳。话扯远了,它紧挨着的就是“哈百万“烤肉店,纯回民清真,开得不温不火,人多了的时候,外面还可以支几桌,忙不过来的时候,卷头发的大老板,还会替他儿子哈百万来招呼客人。有一次还招待过一桌阿拉伯客人,老板津津乐道每每提及。现在有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晚上不吃饭,但饿了的时候在半夜吃夜宵,三里屯儿应该是不二的之选,当然不是去北京,太远,而是老铁市附近的“三里屯烧烤",这个有点儿酒吧气息的名字,估计会让立志减肥不吃晚饭的人,减肥失败。另外这里有没有三里屯的风情也不得而知,估计是空具其名,无关风月吧。在它旁边是“春喜烧烤",同样的人气足。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一个乞丐面前摆了两个帽子,行人问为什么?乞丐说开了一个分公司。同样的“春喜烧烤”在兴业家园附近也开了一家分店,坐南朝北。但前者比后者人多。烧烤老店还有老王烧烤,那个时候烧烤摊在老百货大楼附近,比比皆是,各路烤神云集,烟熏火燎烟气腾腾,每个夏季每个摊位都不少挣,一把蒲扇,一个烤肉炉子,就支起一摊,成了百货大楼十字路口一道风景线,基本上是由摊而店,比如现在大四囍西边的“黎明烧烤",听着名字就有让人欲吃一宿的感觉,吃到黎明,这得多大饭量呀!且店名有诗意,让人有盼头,黎明就要到了。但能出其右的还有一家,那就是“老王烧烤",始于最早在百货大楼红绿灯东北角,现如今北大医院那块儿,小马扎和小圆桌儿,花生毛豆(沿袭至今),一人手举一个大绿棒子普燕是标配,后来搬到了北道欧陆豪庭附近的底商,去吃过两次,改在店内,每个桌顶上配置了抽风机,先不说味儿,之前的感觉没有了。与之对应的斜调角,阁底下的十字路口,“老陈烧烤”,每到晚上,江湖饕客们也演绎着烧烤大戏,一桌一桌的,烟雾燎绕中吃的不亦乐乎,人气颇旺。西北街陈氏所开。聚人气的还有草原串城的烤羊腿也是一绝,“草原串城"先是在北道北,大羊腿称好份量,架在火上烤,那油就滋儿滋儿的,往下掉,诱人无比。后来又搬到了安抚寨一带,贵都家园西边儿,路西面朝东,后来也去过几次,别人作东或者是我自己作东,不知啥原因,似乎少了点儿先前的彪悍劲儿,可能跟年龄大了胃口小有关,美食也有逝者如斯的感觉。有点饭店还真的是没有来的品尝,店就关了,北大道县委红绿灯东北角,有一家"金大勺东北菜",每次从那儿经过,总想尝尝,不承想再经过的时候,门上已经贴出空房出租的字样。倒是另外一家名字与之相似的,“金手勺饭店"还行吧,在福宴小厨的南边儿。好像是东北人开的,菜味儿也行,关键是金手勺炒出来的菜,不尝尝,沾点儿金气儿不行呀!有一些饭店为什么关门,让人想不通,比如"银洲肉饼店“,开的不错,位于盛世家园底商,关键是西北街人自己开的店,省了租金,说是肉饼店,其实面条也不错,香软滑嫩入味,还有他们自已炖的下货。只是现在也移作他用。和他同时期的还有,甚至于年代稍早一点,那就是"兴济饺子馆”,在兴济路中段,公园壹号红绿灯西北角,店堂稍显暗,饺子也是不错,是西店本村人开的,也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道路名命名的饭店,当然仅限于香河城内。天南海北的不算。它的位置往北走,也是道西,“福山饺子馆”的大懒龙卷馅儿,吃一个能吃饱喽,俩能撑着,还有炖鱼锅贴儿都好吃,那个时候下班,常常骑自行车长途行军而来,估计骑回去的时候,食儿也消了,好吃不怕路远,也关了。倒是原来在中医院附近的农家菜两口子搬过来了,开了一家“农家手擀面”,主厨兼采买还是男主人公,但味儿不如前了,人气儿也不那么旺了。美食靠口口相传,像流行感冒一样,传播比较快。并且美食比较爱扎堆儿,北道“彤德莱”火锅店一带,可谓美食一条街,这个火锅店的火锅,实事求是说,还是比较火,自助调料也比较丰富,丰俭由人,多种多样,吃客行走其中摩肩接踵间,也增加了人气儿。以前这个店最早应该是“老兵尼特",应该是这个名字,特色也是火锅,但人家的火锅,有个特点,分为上中下三层,比较特殊,那个时候喝着小绿扁瓶二锅头,吃着三层儿涮羊肉,临窗听雨,看着奔走的行人,非常棒。现在与之匹配的应该算是开在周园村北口儿的,“六六涮肉”,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灯火辉煌,拾阶而上,坐在半二层的屋内,望着南来北往的行人,爽,当然冬天的时候吃得热火朝天,满窗雾气的时候,就另当别论,又是另一番景像了。时间空间都变了,不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是我们那颗不变的吃货之心,好吃你就多吃点,不顺口你就少吃点,这也就决定了一个饭店的兴衰。套改崔健的一句摇滚歌词: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指饭店的方向。这世界诱惑太多,美食是诱惑之一,饭店是美食家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