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字裡行間的密語


讀懂字裡行間的密語

埃科說:文學裡沒有全然私人的東西;書會彼此聊天。

——陳以侃《在別人的句子裡》

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不管請教了多少人,參考了多少資料,還是求而不得,總是差那麼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罷了,緣分未到。

想起自己不久前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讀到這裡:

陳清揚說她真實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時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著緊裹住雙腿的筒裙,頭髮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際。天上白雲匆匆,深山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剛在她屁股上打了兩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燒火燎的感覺正在飄散。打過之後我就不管別的事,繼續往山上攀登。


陳清揚說,那一刻她感到渾身無力,就癱軟下來,掛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覺得如春藤繞樹,小鳥依人。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都遺忘。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這段話寫在王二和陳清揚故事的結尾。

當時心裡就冒出一個字:絕。自己反覆讀了半天,卻又說不清楚這“絕”到底體現在哪裡。

多年以後,用王二的話說即便兩人之間發生了男女歡娛之事,他們依舊是純粹且偉大的友誼。

可這些年王二心裡一直有個疑惑,陳清揚到底在交代材料裡寫了什麼?

火車開動之際,陳清揚將這個埋在內心的秘密告訴了王二,此後兩人再也沒有相見。

全文沒有用任何悲傷的字眼,描繪的畫面隱晦而美好,我心裡還是很難過,我想這可能就是它絕的地方。

後來讀《李銀河說愛情》,書中評論到這一段,令我恍然大悟:

王小波的這種對愛的描寫,雖然有點兒隱晦,但我覺得正是這種朦朦朧朧的、模模糊糊的、沒有言明的,才是愛情最美的地方。

讀完《黃金時代》的半個月裡,我不時回想這個片段,陳清揚在火車上有沒有哭?站在原地的王二心裡是什麼滋味?

王小波把愛最美的一瞬間結在該結的地方,卻在讀者心裡揮開了一筆,留下無限念想。


讀懂字裡行間的密語


物理學家楊振寧曾在演講中說:

有那麼兩種數學書: 第一種你看了第一頁就不想看了, 第二種是你看了第一句話就不想看了。

他是為了活躍現場氣氛說出了這句話。

可當我真的在閱讀中遇到上面的情況,真是哭笑不得。

就拿最近在讀的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來說,我卡在了前言,就因為三個字“脊椎骨”。

納博科夫認為一位偉大的閱讀者應該用“心靈,腦筋,敏感的脊椎骨”去讀。

我能理解閱讀要動心思、動腦筋,可這跟脊椎骨有什麼關係呢?怎麼用脊椎骨去讀?難道是在講骨氣?

結果,朱光潛先生的一句話無意中點醒了我,他在《讀寫指要》中講到:

“思想須用全身,各種器官在思想時都在活動。”

相比之下,朱老先生的要求更加嚴格,讀書不僅要活動脊椎骨,還要動用全身。

再重讀納博科夫的這句話,似乎悟出了一點味道。

如果你看過《我不是藥神》,一定會對王傳君飾演的白血病人的形象印象深刻。

他在病入膏肓時骨瘦嶙峋,全身佈滿針眼。醫生對他進行骨髓穿刺時,他發出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哀叫,讓人心裡為之一顫,恨不得想替他分擔一些痛苦。

納博科夫所講的用脊椎骨讀就是這個意思,脊椎遍佈敏感的神經,要用神經末梢感知閱讀所帶給你的快樂和悲傷,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私人體驗。

換句話說,閱讀就是要“傷筋動骨”,讀到一種疼痛感出來,心裡才會有活水湧出來,後才覺歡暢淋漓,成為自己的清渠。

『書會彼此聊天』,只要我們堅持閱讀,就能解鎖其中的密語,找到人生之書的鑰匙。


讀懂字裡行間的密語


#情感寫作小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