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

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

時間是一種奇特的毒藥,一出生我們就已然中毒,隨著年齡的變化,漸漸成長,漸漸病入膏肓。最終,生命會在某個時間點戛然而止,跳出日復一日的循環,淡出四季的輪迴,在某一天突然被拋棄、偶爾被紀念、慢慢被遺忘!

年齡代表著生命個體被“時間毒液”侵蝕的程度:一歲是1%;五十歲是50%;九十歲是90%……

按照以上邏輯,此刻我中毒的程度是32%!歲月待我不薄、命運待我不薄,我將在有限生命裡留下什麼呢?時代風雲變幻,人生無常莫測,惟願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向善而生。

一、文化英雄

若時間果真是一種劇毒,活得越久中毒越深,那麼堅持一項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在完成一次自我救贖。因為在那短暫的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裡,當我們專注於某個愛好時,彷彿與現實世界隔離,彷彿完成了一次短暫的時間跨越,慢慢的你會享受於某個愛好,久而久之那些瑣碎的時光會漸漸充盈生命中的虛妄。

此刻,已中毒32%的我,正把文學當做一項愛好,把文化當成一種解藥,尊崇文化,崇尚文化英雄。我相信字裡行間藏著一股力量能以文化人,以文培元。通過閱讀書籍,在文化英雄們耗費生命心血釀造的字裡行間裡,我找尋人性的真、善、美;通過遣詞造句,在自己構建的篇頭文尾中記錄生活點滴、所思所悟。看書速度慢,撰寫文字更慢的我正像蝸牛一樣爬行在高聳入雲的“文化大山”腳下,不求與誰同行,不求臨峰入境,只願在字裡行間找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角落,在那裡做真實的自己。

當下正是各種文學群體雲集的時代,文化景象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文化,人們正在重拾文化自信。但,因為沒有明確的規則、標準,作家、詩人和文化名人等各種頭銜正在被濫用,就像跑400米接力賽的選手被觀眾強硬拉去跑馬拉松一樣,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水積不厚則負舟無力,風積不厚則負翼無力。

我一直認為,別人評價你是誰並不重要;你做成了什麼事,後來人和歷史自會有一個公正的定論。而在文化領域,我只相信一種人是真實存在的——文化英雄。他們擁有以文化人的能力但從不自詡,而是專注於著書立說。因天資所限,現實條件所限,我永遠不可能成為文化英雄,但他的存在至少讓我活得更加清醒,不會在別人的唾沫星中迷失自己。

古人說,三十而立。如今,已是三十出頭的我,要立身、立業、立家,當擇高處立!

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

二、孩子天使

“我的孩子,讓他們望著你的臉,因此能夠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讓他們愛你,因此他們能夠相愛。”泰戈爾在《孩子天使》一詩裡用這句簡短的詩戳中了無數人的心,包括我。

我曾經好奇,為什麼身邊已婚的同事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為什麼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後就變得不合群了?變得陌生了?變得摳門了?變得突然會做飯了?工作中變得更踏實上進了?變得更在乎每月的工資了?

後來,當我走進婚姻,初為人父,心裡有了自己的答案。因為我看過孩子天真的眼神,天使般的微笑。孩子那稚嫩的哭啼聲可以令人放下所有的抱怨、煩惱和疲憊。當孩子那支瘦弱的小手緊緊握住父親的食指時,我能感覺到他渴望關愛、溫暖、呵護。一種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感在內心深處漸漸變得明晰、強烈,父親這個特殊的身份能令一個男人洗心革面真正有所擔當、有所作為。或許就像詩句中說的那樣,因為看過孩子的臉,我們知道生活、工作、奮鬥的意義,知道了一切事物的意義。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不能每天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八個月左右大時認生,一看到我回家靠近他就突然驚慌開始哭,完全把我當陌生人,不讓抱、不讓看。當時,我內心感到淡淡愧疚和失落,無奈自己陪孩子的時間太少。後來,我瞭解到認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正常生理反應,是自我保護的本能,隨著成長慢慢會好轉的,我內心的愧疚感才得到一絲緩解。再過兩天,孩子正好十個月大,雖然還是聚少離多,但我會珍惜陪伴他的每一天。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需要有人引導他們走向天堂。去往天堂的路,雖然充滿著無數未知的挑戰,但每一位父母都會傾其所有,盡其所能,用無私的愛開闢一條通天大道。

孩子!我們已經在路上,且向寬處行!

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

三、向善而生

面相上說,一個人鼻頭有肉,心無毒;文學理論說,良善是一個人創作的最根本動力;佛說,善因結善果;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在孩子的天真純淨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最原始、最本真的善良;在父親花白的頭髮和日漸衰老的背影中我看到了歷經人世滄桑、人性險惡依然初心不改的善良;在母親因為生活勞累而變得日漸瘦小的身軀和一道道淺淺的皺紋裡我看到了無私付出、不求回報的善良。

人生如戲,變幻莫測,既是觀眾又是演員的我們,有時看著身邊的故事笑一笑別人,有時也會逗別人笑一笑。我們永遠猜不透下一出會上演什麼,但至少要懂得去堅守、去相信。在眼前的三十二歲及未來的生命裡,我將堅守向善而生的準則,守護人性之初最純真的那份善良。

在人生的單向旅程中,人們總是會錯過一些風景、錯過一些人,最後留下遺憾,於是有人創造出一個詞:如果。如果,那天我不發脾氣;如果,當時我能換位思考;如果,那次我能鼓起勇氣說一聲對不起;如果,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如果,一切還來得及……

不能因為害怕鞋溼就不到河邊去;不能因為害怕老虎就拒絕整個森林。生活的路還在繼續,通往人生下一站的班車不會等待任何一位旅客,下一秒我們又將啟程。

陌生人,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我的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向善而生。

三十二歲:擇高處立,向寬處行

作者:劉忠虎 寫於32歲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