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鷹:企業最缺乏的是營銷生態系統

本文為老鷹基金創始人、新龍脈控股合夥人、長遠控股董事長 劉小鷹為《營銷內核:市場、品牌、消費者深層次洞察與創意策劃》推薦序。

劉小鷹:企業最缺乏的是營銷生態系統

營銷內核

作為投資人,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選擇一個項目最看重什麼?

​過去,我們最看重的是創始團隊。很關注創始人是不是全心全意會投到事情裡面,如果他同時做了好幾件事,我可能也不太敢投這個項目。同時還得考察他的團隊是不是靠譜。早期投資對於人的選擇看得很重。創始人的視野和商業邏輯,團隊打造產品的經驗能力,這些都是投資人比較看重的東西。

近年來,投資對技術的關注多了起來。隨著產業升級,技術驅動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技術對於產品的意義在被放大化。比如說,同一個行業,兩個Team中,有一家擁有業界領先的技術,我們可能就會投資它,儘管另一個Team的團隊看起來很強勢。但技術只能夠讓企業保持短短時間內的一個領先地位,極大的可能,三年後就被別人超越。

除了技術,投資開始關注項目更多的競爭壁壘以及其構築競爭壁壘的能力。簡單說,就是時下流行的商業模式之說。

有了酷炫的商業模式,一個煎餅可以獲得2億元的融資,這樣的“神話”故事這幾年時有發生。可惜商業是最現實殘酷的戰場,一切虛榮繁華最終都會退去。再美好的開端,再激盪人心的商業模式,最後都輸給了變現二字。互聯網+帶來的泡沫衝擊,讓投資者逐漸恢復了冷靜。聽了太多自嗨的商業模式,在被PV、UV、引流、聚流等轟炸之後,我們開始恢復關注重點:是否擁有TOP級別的市場與營銷能力。

誘人的前景能否變成現實,最終不僅是商業模式所能決定的,而是靠市場與營銷兩手都要硬。

移動社交時代,很多企業的營銷策劃和市場之間存在分離狀態。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有不自知的自嗨,也有無能為力。

從產品策劃、營銷模式設計,到最終的商業成功隔著幾座喜馬拉雅山!曾經一段時間,我們被酷炫的O2O、注意力經濟和分享經濟等所蠱惑,眼睜睜被灰犀牛撞擊。

總是會遇到很多燒錢的灰犀牛項目,我們提醒自己不要碰到它,最後還是“嘣”的一聲碰上它。

看過很多營銷策劃能力很強的團隊,死在從免費到付費的路上,在策劃事件吸引眼球上,他們很有創意,但很可惜,最終沒能帶來有價值的流量來提升日活。

也看過很多為盈利無限努力過的團隊,他們大搞連鎖擴張、多品牌矩陣式擴張、自建航母式平臺式擴張,但越是追逐虛榮指標、快速擴張,越是死得快。

我想,根源在於,這些富有創意和創業激情的企業,最缺乏的是營銷生態系統。正如秦鑫的這本《《營銷內核:市場、品牌、消費者深層次洞察與創意策劃》中提到的“現在的營銷不再可以單一總結為渠道為王、創意為王、內容為王,更應是系統運營為王,企業必須把營銷視為一個系統工程。企業要想做好營銷,必須使公司上下所有人員都明白這個道理:營銷是一個有機整體,產品、市場、廣告公司、渠道、一線銷售人員,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劉小鷹:企業最缺乏的是營銷生態系統

就單一的品牌營銷、注意力營銷、渠道營銷、危機營銷等創新營銷,都是沒有問題的,但綜合起來就缺乏實效營銷,這就如同一盤盤好吃的飯菜端了上來,可食客卻被關在了餐廳門外,打通營銷與效果做實效營銷,企業才能未來。

老鷹基金創始人、新龍脈控股合夥人、長遠控股董事長 劉小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