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武器製造商是私企還是國企?

古今多少事21


美國的企業中99%都是私人企業,可以說美國除了鐵路公路交通系統和郵政是國企,還有一些公共事業由國企掌控外其他企業都是民企,而這幾家都是依靠財政存活的,私企也看不上這種不賺錢反賠錢的生意行當。



美國大概有七八萬家擁有國防供應資格的企業,以年營業額前五的洛馬、波音、諾格、雷神、通用動力為例說明。

洛馬前身是由擅長製造軍用飛機的洛克希德公司和擅長航天電子領域的瑪麗埃塔公司合併而成的,再加上收購的國防電子和衛星巨頭勞拉公司和直升機巨頭西科斯基,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製造商。目前也是美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唯一承包商。研發製造了像F-117/22/35隱身戰機,U-2/SR-71戰略偵察機,C-130,C-5銀河運輸機,愛國者防空導彈,三叉戟洲際導彈,艦載宙斯盾系統等著名產品。基本包攬了美軍大部分軍用衛星的製造發射業務,而且還是全世界每年編寫代碼最多的公司(超過微軟、谷歌一大截)。








波音前身是民用客機制造企業,通過併購羅克韋爾和麥道順勢進入國防承包商行列。代表產品像B-1B/B-52轟炸機、CH-46/47支努干直升機,AH-64阿帕奇直升機,C-17運輸機等,基本承包了美軍目前以及未來所有的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項目,同時也是美國直升機的半壁江山,在軍用直升機領域和西科斯基不相上下。同時還運營著美國的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業務。





諾格前身是諾斯洛普和格魯曼公司合併而成,這兩家公司前身都是著名的軍用飛機制造商,合併後又買下了沃特飛機和著名的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美國唯一一個核動力航母建造船廠)。產品包括B-2轟炸機,E-2預警機,全球鷹無人機,尼米茲/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洛杉磯/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阿利伯克驅逐艦,各行登陸艦/兩棲攻擊艦,也承包了美軍大部分戰機雷達業務。








雷神公司本身就是國防電子和導彈領域的大佬,通過收購德州儀器的國防業務和休斯飛機,目前承包了美國大部分導彈、防禦業務。包括戰斧、標準、海麻雀導彈等。


通用動力在賣掉自己的導彈、戰鬥機等業務後,通過收購的方式轉型成為美軍裝甲車輛、艦船、潛艇製造企業。同時也是世界第一的裝甲車製造商,代表產品像M1坦克,斯特瑞克輪式裝甲車,可以說美軍陸軍的80%裝甲車都是通用動力的產品。還有像洛杉磯級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都有參與建造,其他的像阿利伯克驅逐艦、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都是通用動力旗下的電船公司製造。



其他的包括L-3通信,聯合技術和旗下的普惠,通用電氣,霍尼韋爾,計算機科學,德事隆旗下的貝爾直升機,艾博斯倫諮詢,為潛艇航母開發推進器的柏克德等具有國防一級承包資格的武器製造企業都是私企。


魑魅涅槃


  說到美國的武器製造商,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長長的一串軍售清單,內含美國近些年以軍事同盟關係或提供軍事援助為名,向多個國家和地區高價傾銷的先進武器,包括F-16、F-35、AH-64、“愛國者”、“薩德”等。毫無疑問,這些先進武器都產自美國國內的各大軍火商。接下來,如果我進一步拋出一個觀點:這些軍火商都屬於私企。或許,大多數人都會對此嗤之以鼻——這些炙手可熱的先進武器,可都是老美稱霸世界的“殺手鐧”,私營企業怎麼可能造得出來?

圖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生產線

  可是,事實就是如此!人家老美走的是一條寓軍於民、軍民融合的發展路子,不管哪一傢俬企,只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都可以承攬國防部下達的生產訂單。而美國的私企,向來不缺乏軍火製造方面的技術實力。

圖示:通用動力公司的“戰斧”式巡航導彈生產線

  為什麼會是這樣?解釋其中原因,就需要談到美國武器製造商的發展歷程。全球十大武器製造商中,美國佔據五席,分別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從這些公司的發展經歷來看,有一個共同點,都曾經走過“戰前創立→一戰積累→二戰發展→戰後轉型”的發展歷程。

圖示:雷神公司的“響尾蛇”空空導彈生產線

  也就是說,這些武器製造商都成立於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最初都沒有涉足軍事工業,比如,洛‧馬公司是以生產民用水上飛機起家的,通用公司一開始是製造電力船舶的,雷神公司是生產冰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些公司紛紛承接來自英、法、俄、德等國的武器訂單,從而撈取了企業發展的“第一桶金”;二戰期間,這些公司的武器生產線均達到滿負荷運轉,軍工技術實力得到進一步發展;二戰結束後,這些公司及時調整改善了產品結構,形成了民用為主、軍用為輔的生產線格局,近些年在信息技術領域繼續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