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

導讀

2020年4月12日以來,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過程,部分城市出現重汙染天。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跟蹤汙染過程發展情況,分析解讀當前汙染現狀。

01總體情況

4月中旬,東北地區出現區域性大氣汙染,總體為輕至中度汙染,黑龍江西南部和吉林中部的個別城市達重度及以上汙染,首要汙染物PM2.5。截至15日8時,區域內PM2.5日均濃度峰值為807微克/立方米(齊齊哈爾,13日),達嚴重汙染;PM2.5小時濃度峰值為1691微克/立方米(齊齊哈爾,13日9時),齊齊哈爾、綏化、長春、吉林、白城5個城市累計38小時AQI“爆表”。

近期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

黑龍江省4月12-15日PM2.5濃度變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近期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

吉林省4月12-15日PM2.5濃度變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02汙染成因分析

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是導致PM2.5重汙染的主要原因。衛星監測結果顯示,4月12-14日黑龍江和吉林省出現大面積火點,齊齊哈爾、長春等城市火點最為密集,說明這些城市秸稈焚燒強度大。以齊齊哈爾市為例,4月12-14日火點數量較3月30日-4月1日(空氣質量總體為優-良)增加了27倍,PM2.5濃度上升16倍,表明露天焚燒使區域內空氣質量顯著轉差。

近期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

東北地區3月30日-4月1日(左)、4月12-14日(右)衛星火點數量(來源:VIIRS遙感反演數據)

氣象條件靜穩且存在逆溫,容易導致汙染物的累積。4月13日黑龍江省、吉林省大部分地區近地面風速低於2米/秒,清晨近地面存在逆溫,汙染物擴散能力顯著下降,在高排放背景下容易造成濃度快速上升。東北地區相對溼度總體低於40%,對氣態汙染物二次轉化和顆粒物吸溼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近期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

4月13日8時(左)和20時(右)東北地區風場實況(來源:中央氣象臺)

秸稈焚燒還導致氣態汙染物濃度快速上升。從常規汙染物監測數據上看,大規模秸稈燃燒使CO、SO2、NO2濃度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與PM2.5濃度呈同步變化的特徵。以齊齊哈爾市為例,SO2、NO2和CO濃度在7小時內分別從38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和1.4毫克/立方米(12日20時)分別上升至150微克/立方米、243微克/立方米和10.9毫克/立方米(13日3時)。其它出現重汙染的城市,常規汙染物濃度變化特徵也較為相似。

近期東北地區出現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

齊齊哈爾市(左)、長春市(右)常規汙染物濃度變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03 預測預報

16-19日,區域擴散條件一般,預計區域大部空氣質量以良-輕度汙染為主,遼寧中部和黑龍江西南部以輕-中度汙染為主,吉林中部為中-重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或臭氧。

20-22日,區域擴散條件較好,預計區域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吉林部分地區為良-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

春季為秸稈焚燒多發期,如出現大量集中秸稈焚燒影響,空氣質量在預報等級基礎上可能加重1-2級。

來源:東北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