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司起義——一個絕望的老兵改變了美國

1787年的一天,美國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的一家法院中正在進行一場審判。被告席上站著的是一個老兵,這個老兵身帶鐐銬、鬍鬚濃密、面色發黃、四肢顫抖,深邃的眼神中看不到一絲希望。當法官宣判他死刑的時候,他痛哭著乞求法官放他一條生路。而法院門外聚集的大量民眾也齊聲高呼“不要死刑!不要死刑!”以表達對被告這位老兵的同情。被告席上的這個老兵是誰?他有怎麼樣的遭遇?他又做了什麼?以至於大量民眾為其鳴不平?

1747年,謝司出生在馬薩諸塞州霍普金託的一個農民家庭中。那時的馬薩諸塞州還是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之一。由於受到殖民者以及地主的雙重壓迫,謝司和其他當地農民一樣家境十分貧寒。生活窘境鍛鍊的少年謝司堅韌的品格,同時也使他萌發了一定要打敗殖民者以及地主統治的理想。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可以實現謝司理想的機遇終於到來了。1775年6月14日大陸議會通過決議建立大陸軍,並號召年輕人踴躍參軍。無數像謝司一樣無數懷揣著反抗壓迫、實現自由夢想的年輕人毅然決然的投身於大陸軍。加入了這場為實現美利堅民族獨立而進行的聖戰。在戰爭期間,謝司作戰勇敢,多次負傷,屢立戰功。憑藉著自己的英勇表現,謝司在1777年被授予上尉軍銜。

謝司起義——一個絕望的老兵改變了美國

美國獨立戰爭時的大陸軍

謝司起義——一個絕望的老兵改變了美國

英國殖民軍投降

1780年,就在獨立戰爭快要結束的前夕,謝司選擇了功成身退,回到了自己在馬塞諸塞州的老家。作為一個為美國獨立立下汗馬功勞的戰鬥英雄,謝司幻想著回到家鄉後可以受到家鄉人民熱情地迎接並可以和家人一起過上沒有壓迫的自由幸福生活。但是往往希望越美好,現實就越殘酷。退伍返鄉的謝司很快就發現了一切都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由於參加大陸軍,家裡失去了主要勞動力,他的家人不得不靠抵押借貸來維持生計,希望可以通過謝司的軍餉來維持債務的平衡。但是大陸軍當時所屬的美國政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政府”,權力十分有限,甚至連徵稅的權利都沒有。由於缺乏稅收,美國政府自身運作都難以為繼,更不要說還要給大陸軍士兵發軍餉了。而失去軍餉就意味著謝司只用抵押物來償還債務。雪上加霜的是,為應對獨立戰爭時期各州政府的財政赤字,新增的各種稅負也紛紛到來,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普通農民甚至要用全部收入的1/3才能完成各種稅費的繳納。面對現實的壓力,謝司只能無助的看著資本家拿著法院的判決書大搖大擺的將自家的房契、牛以及其他稍微值錢點的東西一一拿走,自己卻毫無辦法。其他的大陸軍士兵也和謝司一樣,昨天還是民族獨立的英雄,今天就成了沿街乞討的乞丐。而謝司的遭遇不僅發生在他和其他大陸軍家庭身上,也發生在那些因為躲避戰亂而被迫借貸的普通家庭身上。為了償還貸債務,有人妻離子散,有人精神失常,有人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景象在謝司眼中就像是被地獄來的猛獸洗禮過一樣,到處都流淌著獻血,空氣中瀰漫著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婦女和兒童的哀嚎充斥著整個天空。這個用無數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家卻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反而是那些資本家和大地主藉著戰爭勝利大發橫財。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那些資本家和地主血債血償。

時間來到了1786年8月。為了迫使馬塞諸塞州東部的貧困農民償還債務,當地資本家將這些欠債農民告上了法庭。這一舉動激怒了當地底層民眾。為迫使法院停止對農民債務案件的審理,馬薩諸塞州東部爆發了沙吐克領導的農民起義。沙吐克起義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霍普金託,長期受到資本家以及地主壓迫的當地人民決定通過以起義的方式響應沙吐克起義。他們找到了在獨立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謝司,推舉他為起義領袖。作為當地最有名的戰鬥英雄,謝司義不容辭接受了民眾的推舉,並帶領他們走上了追求自由平等的起義之路。

謝司起義——一個絕望的老兵改變了美國

前進中的謝司起義軍

很快,在好友路克·戴伊的幫助下謝司在康科德集合一批約500人的農民武裝。9月26日,謝司率領起義軍包圍了位於波士頓的馬塞諸塞州最高法院。政府很快派軍隊前去鎮壓。經過激烈的戰鬥,起義軍損失慘重,謝司被迫率領部隊突圍,撤出馬塞諸塞州。面對失敗,謝司沒有氣餒。他決定號召更多的底層人民同他一起反抗壓迫。為了鼓舞人心,謝司制定了起義軍的政治綱領“一定要把獨立革命的勝利果實歸還給人民”。他號召為民主、自由、獨立而戰的人們,重新拿起武器,反對資產階級、貴族和地主的剝削,為保衛獨立戰爭的勝利果實,爭取革命的徹底勝利而繼續戰鬥。支持謝司的民眾編寫了鼓勵參軍的民謠:

“我的名字叫謝司,

以前我住在佩拉姆,先生們;

現在我被迫遠離這個地方,

因為我參加了起義,先生們!

我在這個州一直住到最近,

由於撒旦骯髒環境的逼迫,

我參加了起義,

投入了反對法律的普盧託(古羅馬神話裡的冥王)事業中去!”

謝司起義——一個絕望的老兵改變了美國

年輕人加入謝司起義軍

在謝司的號召下,大量社會底層青年踴躍地加入到起義大軍中。到12月初,謝司的起義大軍已經發展到1.5萬人。起義軍一路攻城略地,並在佔領區設立革命政權。面對起義軍的強大攻勢,馬塞諸塞州政府軍完全陷入被動。就在革命軍一路凱歌的時候,州政府緊急召開了會議,調整了應對策略,一方面,為達到拖延時間以及瓦解起義者鬥志的目的,向起義軍提出談判請求,開出包括土地、房屋、現金、官職等在內的各種天花亂墜的條件。“我們起義不就是為了這些嗎?”。這個問題出現在很多起義者心中,於是起義軍中意志不堅定者出現了動搖,內訌也隨即出現。另一方面州政府擴軍備戰,新招募了大量軍隊併購買了大量新式武器。就在起義軍內部瀰漫著分裂、內訌、驕傲、懈怠等負面情緒時,政府軍看準時機於1787年1月25日突然發起了進攻。面對政府軍發起的強大攻勢,早已失去革命銳氣的起義者變得不堪一擊。很快,起義軍被全部消滅,謝司也被政府軍逮捕。這場轟動全美的起義運動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於是開頭那一幕就出現了。在法庭外,對謝司抱有同情的民眾堅決反對法庭做出的謝司死刑判決。新英格蘭其他地方也相繼爆發了相似的起義或是抗議活動。在此起彼伏的人民抗爭運動中,美國各州統治者終於意識到,要保證美國的繁榮自由有就必須要解決社會上嚴重的階級對立現象。處死謝司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會更加激化社會矛盾。最後法院將謝司的死刑判決改判為無期徒刑。後來立志於實現美國各階層和諧相處的美國開國元勳約翰·漢考克當選為新一屆馬塞諸塞州長。漢考克上臺後不僅宣佈對謝司進行特赦,還給與謝司每月200美元的獨立戰爭退休年金。獲得特赦的謝司移居到了紐約。1825年,84歲的謝司,這位為了自由而反抗壓迫的戰士終於離開了這個世界。

謝司起義——一個絕望的老兵改變了美國

約翰·漢考克

謝司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在戰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抗爭不畏強暴的精神卻十分值得敬佩。通過謝司起義美國統治者意識到,一個鬆散的邦聯制國家很難應對謝司起義這樣的反政府活動。美國建國後一直試行鬆散邦聯制,連續13年沒有國家領導人。那時的美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政治經濟聯盟,類似於現在的歐盟。於是在謝司起義後華盛頓復出出任美國首任總統,並修改憲法,將鬆散的邦聯制政體改為試行中央集權的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同時政府對謝司的處理方式也展現出了美國各政治勢力的相互包容,這種包容緩和了社會矛盾加速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也正是有了這種包容的政治氛圍,美國後來才能在南北戰爭的廢墟中快速恢復並崛起為世界強國。或許就像許多人說那樣“獨立戰爭完成了美國的獨立,謝司起義造就了今天的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