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一隻躲在牆角悲鳴的蟋蟀——也談方方日記

在這次武漢疫情中,武漢作家方方作為“方方日記”的作者,備受公眾關注,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疫情中,一隻躲在牆角悲鳴的蟋蟀——也談方方日記

方方,原名汪芳,當代女作家,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代表作《軟埋》、《水在時間之下》、《萬箭穿心》、《風景》,最新長篇《是無等等》。其中《軟埋》獲路遙文學獎,《萬箭穿心》獲第十三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風景》獲1987-1988年中篇小說獎。

除了方方,湖北還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就是曾擔任過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武漢市文聯主席的池莉。她也曾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取了個前衛的題目叫《有了快感你就喊》。

有了快感你就喊,

有了悲鳴你就叫。

湖北出了這兩位著名的女作家,一個大膽,一個前衛。


對於池莉,在這裡不作評論,單說方方。


對方方在武漢疫情期間寫的《方方日記》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批評,有的讚揚。批評的人說,方方的日記,在疫情中傳播消極悲觀的情緒,對戰勝疫情帶來了負能量;讚揚的人說,方方的日記,事實求是,寫出了疫情中武漢人的真實心理和生存現狀。


我也看過方方的日記。在我看來,在疫情中,方方的日記可以寫,寫的也可能是存在的事實,但寫得不夠全面。如果再加上那些充滿正能量的感人事蹟,那就最好不過了,可她只寫了那些負面的事情,就有些放大了對疫情的悲觀態度,讓人看不到希望。在抗疫的關鍵階段,她發表的也不合時宜,更不是時候。


試想,在武漢疫情嚴重的那些日子裡,許多人本來就處在悲觀絕望中。這個時候,方方的日記一經發表傳播,就更加重了這種情緒,在抗疫中,起了一定的負能量。


在這次武漢抗疫中,黨和國家英明決策,果斷封城,切斷疫毒擴散。武漢本地的醫護人員,還有來自全國各地和軍隊的醫護人員捨生忘死,夜以繼日地在救治病人,國家撥專款用於救治,全國各地和各界愛心人士踴躍捐款,全力以赴地進行支援。


而方方,置這些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充耳不聞,全然不顧。而是躲在家裡,就像一隻躲在牆角悲鳴的蟋蟀,在冬天來臨之前,發出陣陣哀鳴。她專門去寫那些充滿消極、悲觀、甚至有些絕望的情緒,無疑,就更增加了人們恐慌絕望的心理。


在這次武漢抗疫中,軍隊和醫護人員,還有像鍾南山、李蘭娟這些專家舍小家為大家,捨生忘死,經過幾十天的日夜奮戰,武漢的疫情才得以解除。還有全國人民吶喊、助威、加油,使得他們備受鼓勵,充滿動力,勇往直前。


反觀方方,在這次疫情中,不去寫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卻像一隻傳播傷寒病的蚊子,在日記中,充滿了消極悲觀的情緒,使人恐慌,讓人絕望。


疫情中,一隻躲在牆角悲鳴的蟋蟀——也談方方日記


試問?作家、詩人,文藝工作者都像方方這樣,在疫情嚴重的時期寫些悲觀的、消極的、甚至絕望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還大量發表傳播,人們還有心思抗疫嗎?更不用說,像現在這樣能取得抗疫勝利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