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魚護作為釣魚的一種配件,每個釣魚人都有。

千百年來無以計數的漁夫用它裝魚,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裝載了許多人的喜怒哀樂。我的魚護從釣友送的魚簍到網兜到到掛膠魚護到黑坑魚護。每一種魚護都有自己適用的地方和人群,也有它特定的歷史背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在工業化還沒有實現之前,我們老一輩的釣魚人,如何處理釣到的漁獲呢?

1、一根柳條或一根繩子就行了,把一根柳條上的葉子擼掉,殘留一寸長的樹丫,把尖部從魚的腮裡穿過,樹丫可以防止魚脫落。在繩子的一端系一根木棍,從魚鰓裡穿過去。這樣串成一串,就是最簡單的“魚護”,特別適合掛小魚。這是我小時候釣魚最常用的方式。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2、竹製的魚簍,過去的老篾匠,用柳條、竹子編的魚簍裝魚,形狀扁圓,肚大口小,有些像罈子。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見的“魚護”。那時候見到的釣魚人,把魚簍挎在腰間,手持竹竿,坐在竹凳上,帶上烙餅鹹菜粗茶飯,朝踏露水釣湖邊,肥鯽、金鯉入簍似搖籃。釣魚生活十分的寫意。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3、到了七十年代後期,釣魚活動蓬勃發展,許多人開始意識到魚護的優點,使用的人多了起來,但普遍較小較短,魚護大多放在水裡,也沒有護圈,用一根繩子在護口一穿就行了,把魚放進去以後把繩子拉緊掛在岸上,跑魚現象時有發生,經常有人在放魚入護時魚跑了,也有護口被魚撞開跑魚的。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後來有人發明在護口繩子上套一節自行車裡帶,把護口圈住就基本上不跑魚了。但是向護裡放魚還是一件麻煩事,要把魚護提上岸,擼開自行車裡帶,打開護口的繩子才能把魚放進去。非常麻煩。

在這以後魚護由短變長,由小變大,在魚護上也加了鐵絲圈插在岸上,不過看起來還是隻像一個網兜。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4、九十年代臺釣開始普及,臺釣魚護也在市場上有售,容量很大的魚護很受歡迎,當時,尼龍線做的魚護雖然賣二十元左右一個,但還是銷路還是很好。但是,那時候能買魚護釣魚的一定是中產階層了。絕大多數的普通釣友,還是不會買魚護。生活中能用到的袋子,基本上都可以用來做魚護,比如:那個年代用來裝水果的鏤空袋子。還有,我們這裡釣大魚的人常用的魚護是用裝大米的編織袋改造的,既不傷魚、也不掛魚鰭,一直用了很多年。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5、進入新世紀,魚護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魚護是刷膠的,魚護的長度分為1.5、2.0、2.5、3.0米等,每節都用不鏽鋼圈固定,魚護的大小由不鏽鋼圈的直徑決定,30、35、40、45釐米等,因為整個魚護提起來上下直徑是統一的,就像一個桶一樣,所有魚放到魚護裡面,活動的空間比較充足,不容易造成魚的擠壓,刷膠的魚護線也不容易掛魚,並且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很容易幹,提出水面掛起來一會就把魚護的水晾乾了。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刮膠魚護之後,又出現了競技魚護、防掛魚護、黑坑魚護等。

競技魚護都是大力馬線外面掛膠的,還帶著圈,目的是保護魚不受更多傷,因為競技比賽中釣的魚稱量或者計數後還要就地放到池子。這種魚戶線相對細,釣的太多容易把魚戶拉爛。

黑坑魚護一般用雙編球拍線,結實耐用。並且飛磕時用的檔針有釣小鯽魚的有釣羅非的。釣大鯽魚或者羅非用羅非擋針。

聊一聊魚護的演變過程,90年代買魚護釣魚的人,算得上是中產了


寫在最後

魚護的品牌太多太多,價格從10幾到幾百都有,材質大小各異,選擇起來建議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

休閒野釣長距離到釣位的選擇網兜輕便耐用,競技比賽的選擇刮膠小洞大戶口防跳設計的刮膠魚護,黑坑的就選擇黑坑護,還有常駐野外連續作戰的可以定製超大超長魚護,最終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選擇來選擇,大長不一定好,小短不一定不好,合情合理合自己心意才是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