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我经常会在一个妈妈群里聊天,一群妈妈在群里说自己家的孩子隔三差五就“作妖”,有个现象我也深有共鸣——孩子不理人,叫了没反应。

我儿子也会有这种时候,而且还很多。放学回家后我叫他洗手,他却放了书包就去玩儿积木,叫几遍才有反应。睡觉前叫他洗脸刷牙,他看电视看得正带劲,也不理人。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好多妈妈都说孩子叫几遍都不应的时候,真的是分分钟想原地爆炸。在家里也就算了,多叫几遍也行。但很多孩子到了外面还是照样“我行我素”,不仅是父母得不到回应,遇到别人跟孩子打招呼,孩子也还是没回应不理人,妈妈们都说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太没有礼貌了。

孩子不理人真的是“没礼貌”吗?我们来探究一下这背后的原因吧。

01 孩子为什么不理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叫“自我中心"的阶段。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通常在七岁之前,而现在也有研究认为是在四岁之前。在这段时期,孩子更加关注的是他们自己。

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同时他们认知能力发展得也不完全,自我中心时期的孩子总是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而且他们认为周围的人都和他们有一样的想法。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自我中心的孩子还没有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因此,让那个时期的孩子为别人着想是不现实的。我们时常会听到两三岁的小孩之间的有趣对话。他们各说各的事情,并没有真正的交流和互动。这也正是因为他们处在自我中心的阶段。当我们得不到孩子的回应的时候,就会认为孩子是没有礼貌的,是在和我们对着干。但其实孩子只是比较专注于自我而已。

02 孩子不理人,家长做错了哪些事?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父母最容易忽略也最难以接近的。只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知道哪些是孩子的不足之处,知道哪些是孩子的优势所在。而当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孩子的行为举止在家长看来就会变得怪异了。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一、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考虑问题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站在孩子的高度考虑问题,但这一点却往往是最关键的。对于父母来说,想要逾越和孩子沟通交流中的鸿沟,就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美国教育家塞勒·赛维若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父母与子女间的年龄悬殊、身份各异是影响相互沟通的重要原因。”

孩子从学校带回来一幅画,兴高采烈地想要和家长分享。但是家长可能会因为工作上的烦心事、家里的家务事、以及孩子的画真的没那么好看而敷衍了事甚至直接拒绝孩子的分享,孩子肯定会觉得伤心,甚至直接大哭。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是对孩子的尊重,更是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技巧。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正在专注自己的事情,家长就会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不管孩子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强行要求孩子回应而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情。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

另外家长在引导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也要懂得一些孩子的心理,不要干涉太多或表现得过于热衷和执着,不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迫。

03 家有不理人小妖精,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孩子根本就没有“要应人”的意识

这种情况基本发生在比较小的孩子身上,一岁半以下的孩子较多。造成这种缺乏“应人”意识的根本原因,多半还是因为孩子在几月龄阶段,大人有意识的对着孩子咿咿呀呀太少,缺少跟孩子语言交流同时伴随眼神交流。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二、孩子有要应答的意识,但不知应答方式

如果上一点做得比较好的家长,孩子还是不理人,别人叫他他不理,那就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教给他正确的应答方式,或者是对孩子的应答要求不够。家长可以在叫孩子名字时,蹲下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要回答“诶!”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三、孩子有应答意识知道应答方式,还是不理人

孩子到了这个层面还是不理人,家长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第一,是不是孩子有求于你的时候,你没有好好的跟孩子有语言上和眼神上的交流。第二,是不是因为你太啰嗦、太无趣了!孩子跟你说话,家长要放下手里的事情认真倾听。有事教孩子的时候,叫完名字直接说。不要有事没事叫一声,给孩子造成“狼来了”的错觉,当你真的有事叫他的时候他反而不理你了。

孩子不理人就是“没礼貌”?那是你不知道这个心理原因

四、孩子会说话了,有时候还是不应答

在孩子有了语言表达意识之后,如果叫他还是有不应答的情况,那纠正起来就比较简单了。之前叫孩子的时候,孩子都是通过眼神和表情来和家长交流,在孩子会组织语言进行口语表达之后,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在别人叫他的时候他要怎样回答,让孩子慢慢形成应答的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作为父母,平时不要老是对孩子用命令的口吻说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父母没有好感,自然不想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