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進士張禮聞神祕的生平


張禮聞,明代開國後廣德首名進士。嘉靖《廣德州志》卷之八《人物誌•進士》:“國朝張禮聞,二十五都人,胡清榜,任戶科給事中,改杭州教授,升代府紀善。”關於張禮聞的生平信息,歷代方誌記載不僅簡略,而且錯訛百出。筆者尋找多年,收穫不多,據已掌握資料嘗試補訂州志之闕。

張禮聞,字來學,廣德縣北鄉二十五都(今新杭鎮一帶)人,生於洪武五年(1372年)12月31日(農曆十二月初六)。曾祖張仲實,祖父張惠之,父親張近誠,屬民籍,母王氏,有弟張達。娶周氏,有一子張政,永樂十六年(1418年)進士,官至山西按察使。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應天府(直隸)及河南、山東、山西等十三布政司鄉試,其中僅應天府就試者多達一千五百人,取中二百一十四人,張禮聞以第三十四名中舉。按照萬曆《廣德州志》記載,張禮聞為洪武八年(1375年)乙卯科舉人,顯然有誤。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會試, “凡鄉試之舉人,皆可應考。”限於史載闕失,當年鄉試錄取總額已無考,直隸及十三布政司鄉試所取的中式舉人差不多都會趕考,最終會試所取貢士一百零九人,張禮聞以《春秋》名列第三十名。三月殿試,“策試禮部中式舉人,賜胡靖、王艮、李貫等一百一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第一甲三名:狀元胡靖、榜眼王艮、探花李貫;第二甲三十七名,張禮聞位列十二名,賜進士出身,時年二十九歲。從鄉試、會試、殿試成績來看,張禮聞絕對算得上考霸,而且考試級別越高成績越好,最終全國排名第十五名。


廣德進士張禮聞神秘的生平


張禮聞考中進士後,授戶科給事中。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廢中書省,罷丞相,分權於六部。後又擔心權力擴大後的六部會威脅皇權,於十五年(1382年)又罷諫官,設置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作為獨立督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監察體系,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監察六部。最初六科均設都、左、右給事中各一人,給事中各科名額不等,都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和給事中均為從七品。明代早期對給事中的選拔,除了要求政治素質過硬,學識才幹突出外,對外表體態要求也很嚴格,“必選體貌端厚”、“姿貌雄偉”者。

而且,建文帝屬於典型的外貌協會,本來被授予狀元的是王艮(字敬止,號止齋,江西吉水人),但在傳臚之時,建文帝以其容貌不佳而降為榜眼。所以,張禮聞授戶科給事中,某種意義上說,他算得上是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男子。
張禮聞以從七品小官戶科給事中的職位,參與朝廷高層級的議政,此時已是“靖難之役”第二年,朝廷與燕王處於血腥的軍事對峙。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軍隊佔領南京,正式即位,他對靖難功臣進行封賞,對忠於建文帝的諸臣進行殘酷鎮壓,並對很多涉及建文朝的文獻記錄進行了抹殺。作為戶科給事中的張禮聞,也沒能留下隻言片語,但是我們從應天府鄉試的記錄中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關於建文元年應天府鄉試,目前南京圖書館所藏《建文元年京闈小錄》為難得的史料。主持鄉試的正副主考官分別為翰林學士董倫(字安常,恩州人)和文學博士方孝孺(字希直,號正學,浙江寧海人),鄉試共三場,第一場四書義考試共出了三題,分別選自《論語•衛靈公篇》“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孟子•盡心章句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和《論語•泰伯篇》“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方孝孺對張禮聞的程文讚賞有佳,“唯此篇能援古以答所問。眾鳥中之孔鸞也。”能得到他這麼高評價的還有劉政(字仲理,長洲人),贊其程文,“此群鳥中孤鳳,他日必有益於綱常者,當虛左以處之。”並將其拔為解元。一個喻之孔雀、一個喻之鳳凰,可想而知,方孝孺不但賞識兩人的才華,還寄予了厚望。

廣德進士張禮聞神秘的生平

燕王朱棣初即位,欲詔天下,其謀臣姚廣孝舉薦方孝孺代草即位詔,方孝孺為建文帝戴孝,不肯代草,投筆於地,且有誓死言語,朱棣大怒,將其凌遲處死,並夷其族。方孝孺的族人、門生、朋友受到株連而被殺者高達八百四十七人(一說八百七十三人),一批人發配為奴或流配,“謫戍絕徼死者,不可勝計”,故而有“誅十族”之說。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儒臣,因其文采與理學修養被後人譽為明初繼宋濂、劉基之後又一“文宗”。

朱棣發兵南下時,姚廣孝“以孝孺為託”,料定其必不肯降,請勿殺之,否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言語之中透露出方孝孺在當時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有多大。“其門下士以身殉者,盧原質、鄭公質、林嘉猷。”以方孝孺為代表的建文朝大臣們,不屈新朝,守節殉難,因處壬午年,史稱“壬午殉難”,一大批儒士或殉亡、或隱退、或遭貶,而建文朝科第儒士們雖上任不久,但首當其衝。

張禮聞同年王艮,榜眼,授翰林院修撰,自焚殉難;劉現(字朝紳,永嘉縣人),第二甲五名,除翰林院編修,以病辭歸,憂憤而卒;陳繼之(字以行,莆田人),第二甲十三名,授戶科給事中,不屈被殺;葉福(字叔躊,閩縣人),第二甲二十二名,授刑科給事中,鎮守金川門,兵敗自殺。在應天府鄉試中被方孝孺評價最高的劉政,傳說其慟哭絕食而亡,也有說其退居田園教授學生,發誓不侍新朝。張禮聞由從七品小京官戶科給事中,改派地方,降為從九品的杭州府學教授,當在此時,其原因或與壬午殉難事件有關,惜現已無考。


朱元璋為了維護明王朝的統治,實行封王建藩制度,將自己二十四個兒子分封各地。其第十三子為朱桂,生於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比他的四哥朱棣小十四歲,其王妃就是後來的仁孝文皇后(朱棣的皇后)的親妹妹,開國大將徐達的女兒。所以,朱桂與朱棣既是兄弟,又是連襟,關係更親密於其他兄弟。朱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封為代王,立國大同,到正統十一年(1446年)去世,在代王府生活了五十餘年。張禮聞由杭州府學教授,升為代府紀善,即指這裡。按照萬曆《廣德州志》記載,張禮聞升為益府紀膳。益端王朱佑檳是朱元璋六世孫,六歲封益王,十七歲就藩建昌,益王府於弘治五年(1492年)在荊王府基礎上開始建造,時間明顯不對。

廣德進士張禮聞神秘的生平

據《明史•職官志四》:“王府長史司……紀善所,紀善二人,正八品”,紀善為藩王府屬員,由朝廷直接配置任命,張禮聞由從九品升至正八品,成為一名王府屬員。紀善“掌諷導禮法,開諭古誼,及國家恩義大節,以詔王善。凡宗室年十歲以上,入宗學,教授與紀善為之師。引禮,掌接對賓客,贊相威儀。”負責向親王宣告古代禮儀以及朝廷大節等禮法,引導親王向善,同時也負有教育和接待等職責。

廣德進士張禮聞神秘的生平

據《大同縣志》卷七《都會》記載,“桂與蜀王椿同母,性暴……永樂九年,條桂三十二罪醮讓之,召入朝,不至;再召乃至,遂革其三護衛。王妃,中山王徐達女,驕而妒,桂不悅,敕王善視妃。”另據《英宗實錄》卷八十一記載,代王朱桂到年邁時還依然“常著短衣小帽,引其子遜炓、遜烠出遊市中,或步或騎,手執大棍,袖藏斧錘,追逐軍民而棰之。”他寵愛侍女榮花、菊花,王妃嫉妒,對侍女採取“糞其鼻口,漆其身,成癩。已而傅藥潰爛之,復潛令衛卒陰仲謙誘之亡去。”一家人的行為“上違祖訓,下失觀瞻”。張禮聞身為代府紀善,想以禮法引導親王向善,恐怕也是不易之事。

文章來源:風雲廣德會,原創作者:張超||原標題:《新杭進士張禮聞生平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