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北方的方言中表示“規矩、套路”意思的常用詞---哈數(音)

一、引言:

“哈數(音)”是個方言用詞,在全國多地(如山東、山西、陝西、雲南……)都有使用,是指為完成某項工作、活動、事務而進行的有講究(或有序) 的方法步驟的總稱,即“行動之術”。因具體事情、事務、場合不同,有時會用“套路、路數、招數、幹(gàn)法”等其中的一個詞代替。常見的是寫作“哈(hà)數”或“下(hà)數”,其實不對。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哈、下在當地方言中音“hà”,寫記者藉以指代他並不知怎麼寫的“hà(音)”字。其實,“哈數”的本字是“行(hà)術(術)”。下面筆者借對襄汾方言的理解做一簡單分析說明。

二、“哈()數”中“哈()”的本字是“行”

“哈(hà)數”中的“哈”只是記音字,本字是“行”而非哈、下、或其它字。

① 現代漢語中,“ha”音字大致有“哈”,“蛤”、“鉿”等,其字義都與方言詞“哈(音)數”之“哈(音)”相去甚遠。

② 在多地方言中發“ha”或近似“ha”音字大致有“下、嚇、瞎、匣、杏……”等,其字義都與方言詞“哈(音)數”之“哈(音)”相去甚遠。

③ 在襄汾方言中仍保留著音“行”為“há”的現象,如說“行(há)車”、“行(há)路”、“行(há或hāng)上幾針”等。“行”的方言音為há”、意思為進行,正與“哈(音)數”之“哈”音義相一致。

再如音“xìng”的“杏”字,在晉南多地方言中就音hè或hà或hè+hà。與“行”字同理。

三 、說說“行”

行,現代漢語規範音為xíng、háng、hàng、héng、hèng,襄汾當地及相鄰縣(如鄉寧、新絳、稷山)的方言音為xíng、hè、háng、há等。“行”的根本意思是:進行、行進、前行。

行音Xing是現代音,目前已是大眾音,如行動、行走、行車、能行。“行”字在【康熙字典】中無xing音,xing音或是自民國《國音常用字彙》發佈後才有並推廣的。

hè、háng、há是方言傳承音,如一行(háng)兩行、銀行(háng)、修車行(háng);一行(hè)兩行(hè);行(há)車、行(há)路。注:普通話音xìng的“杏”在晉南就有hè和hà兩個音,同普通話音xíng的“行”也音hè和hà是一理。“行”的廣州話發音為haang,似普通話ha。

“行”在襄汾方言中音“há”、意為“前行、進行”的句例:

① 村裡那城(牆)上頭寬著咧,能行(há)車,能行(há)兩輛大車(dà-chǎ)。

② 人家那個路寬得都能行(há)車啦,你就騎一個爛自行車嘛還說人家那路窄!

③ 這行(há)路的都是炭塊塊。也不知道是誰屋拉炭不操心野(yā)下的,能拾滿滿的一筰。

④ 揹包側邊開線啦,你拿到縫紉機上給行(há或hāng,也寫作絎)上幾針,縫結實了。

以上說明了,“行”在方言音“ha”是客觀存在,其根本意思是“前行、進行”,指事情向前運動、或使事情前行的一切行為。

四、說說“數”

數,漢語拼音為shù,在當地(及多地)方言中音“sǒu”,形聲字,本義:點數、計算,後常用作指計(數)、數目、技藝等幾個意思。

①作動詞講,計數、數(多少個) 、數落。《說文》曰:數,計也。

②作數詞講,表示劃分或計算出來的數目、數量。如天數、氣數、歲數、氣數中的“數”;也指幾個、多個,如數(拾人)。

③指技藝、方法,古同“術(術)”,如招數(術)、著數(術)、術數、數術、路數。

招數,進行某項活動時連續著的有序的多個“招”的總和,是數招的合稱;“招”只是進行某項活動中的單一動作。

路數,進行某項活動時連續著的有序的多個“行進動作”的總和,是數個步驟的合稱;而“路”,從足,從各,本意就是行進。古代,“路”同“行”,指道路,也指行走。

綜上,數同術(術),數的其中一個意思是“技藝、方法”,包括襄汾在內的晉南多地、蘇州、無錫、閩南、廣州方言中多把“數”發音為sǒu。

五、說說“術”(當為“術”,《漢字簡化方案》規定用“術” 代替了”術”)

術(術),漢語音為shù,(甲骨文)術=行+術,《説文解字》釋:術,邑中道也,從行,朮聲。常引申指:途徑、方法、策略、學說、技能、技藝等等,能表述其意思的詞語有方術、術數、戰術 、技術、武術、學術、醫術,等等。古文中常見,如:

《廣雅 • 釋詁一》中有“術,法也”。

《正字通 • 行部》中有“術,道術”。

《廣韻 • 術韻》中有“術,技術”。

《戰國策·魏策》中有“臣有百勝之術”。

宋·蘇軾《教戰守》中有“役民三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

《淮南子·人間訓》中有“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六、“哈數”的本字是“行(hà)術”,也說“行(hà)數”

行,方言中音ha(也有其它音),意為“行進、進行”,其音義與“哈數”中的“哈(音)”相符。

術,方言中音shu,與“數”同音,意為“方法、步驟、技藝”,其音義與“哈數”中的“數(音)”相符。”

方言“哈(音)數”,指進行或完成某項工作、活動、事務的有講究(或叫有序)的步驟總和,即“行進(或做事)之方法、技藝。

由上可知上,方言詞“哈(音)數”的本字即“行(音哈)術”,古時數/術通用,故也作“行(音哈)數”。

行術,亦見於古文。如:《荀子·仲尼》中有"天下之行術,以事君則必通,以為仁則必聖,夫是之謂天下之行術。"

“行(hà)數”的(書面)同義詞是“流程”,近義詞有“路數”、“套路”、“規矩”、“招數”、“幹法”、“方法”等。

七、“行(hà)術(也作行數,常被寫作哈數)”一詞的使用句例:

1.張三處理問題卻一直弄不好。旁邊的王五(有點鄙視地)說:看你那行(hà)術吧,一邊去,看我給你弄。

2.凡事都講個行(hà)術。行(hà)術不對那還能辦成事唵?

3.你那行(hà)術就不球對。

4.這年輕人剛來上班沒幾天,啥(fà)“行(hà)術”都不懂。

八、結束語:

文字及其發音(即語音)都是人們用以交流信息的工具,應是對應、統一、互為表裡、包含精準信息的東西。其中文字是根、語音是表,語音動態地變化並常出現偏轉。標準話的推廣,使得不少方言詞的傳承音同現行標準音大相徑庭、無人識得本字,“行術(術)”就是這樣一個詞。

方言中的“哈數”或“下(音hà)數”或其它近音詞,其實都是“行(hà)術”方言音的記音詞,一直代表著“行(hà)術”在方言俗語等的文字描述中不時出現。不管寫成啥,我們都應該知道其本字是“行(音hà) 術”。

後語:地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或許還會由小路變成大路;地上已有的路,如果一直有人走,那它就一直是路;如果走的人少了,它便會荒蕪了;如果長時間沒有人走,那麼它便會沒有了。文字、語言,亦是如此。隨著農村城鎮化和普通話的全面普及,方言類的物質文化是在逐漸變為殘存、走向消失……。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