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母嬰好物推薦#

  如果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等問題,會讓孩家長陷入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當中,害怕孩子會在這個方面有所欠缺,落後於其他的同齡人。在這樣急躁的心態下,希望各位家長也不要踩入這三個“禁區”,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教寶寶說話時,都有哪3個誤區?

1、與寶寶溝通少

  由於工作的繁忙,許多家長並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具有充沛語言刺激的環境,能與寶寶溝通的機會也比較少。可能一整天孩子能夠聽到的話語也只有幾句而已。那麼對於孩子來講,其實他已經是嚴重缺失了可以用來模仿的語言素材,也就會導致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有所推遲。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2、總是打斷孩子說話

  有些家長的性子比較急躁,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糾正孩子的語法錯誤,但這會讓孩子慢慢喪失對於說話的慾望。家長打斷孩子說話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非常不滿。而孩子也會因為不想讓家長再次出現打斷自己說話的情況,而拒絕開口說話。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3、用多種語言跟寶寶說話

  很多家庭除了爸媽以外可能還有其他的長輩,而長輩的普通話往往都不會很標準,因此就可能會用方言與寶寶交流。

  可能白天的時候,寶寶接收到的語言類別是方言。等家長回家的時候,寶寶接收到的語言類別就變成了普通話。而在普通話和方言的接連切換的過程中會讓寶寶的語言系統變得紊亂。這就會直接導致寶寶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應該向哪位家長學習。孩子也會怕因為說錯話而遭到大人的批評,所以不想開口說話。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家長要怎麼做才能避開誤區?

1、多陪寶寶說話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觀點:語言潛質是人類遺傳的結果,但是語言發展的原材料需要環境來提供,提供多少語言刺激形式的原材料也會在語言獲得的過程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說家長就算工作再繁忙也需要多陪孩子說話,讓孩子的大腦可以受到充沛的語言啟蒙刺激,進而激發孩子開口說話的慾望,促進寶寶語言啟蒙。溝通的內容並沒有硬性的要求。家長可以跟寶寶交流今天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激起寶寶的興趣,讓寶寶能夠勇敢地與家長交流。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2、不跟寶寶搶話

  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寶寶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都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家長應用平和的心態對待,接納寶寶的小缺點。但當寶寶想要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時,有些家長總是會自作聰明認為自己可以通過眼神的交流得知孩子下一步的行動,搶走了寶寶的“臺詞”。這種行為其實也是在弱化孩子開口表達的能力。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3、不要用方言和孩子說話

  家長儘量不要使用方言和孩子說話。普通話和方言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比如說像發音,含義等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對於孩子來講普通話是他需要學會的第一門語言。家長可以等寶寶具備足夠的認知能力,並且已經把普通話掌握得很好的時候再開始教孩子說方言。


教寶寶說話時,這三個“禁區”不要踏入,否則你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作為家長想要幼兒在語言敏感期能夠儘早讓寶寶學會說話,這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千萬不要踏入這三個禁區,否則會與你想要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的初衷背道而馳。尤其是溝通這一塊,家長一定要做起來。如果不能創造一個互相溝通的良好環境,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早起語言啟蒙,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只會越拖越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