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母婴好物推荐#

  如果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会让孩家长陷入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当中,害怕孩子会在这个方面有所欠缺,落后于其他的同龄人。在这样急躁的心态下,希望各位家长也不要踩入这三个“禁区”,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教宝宝说话时,都有哪3个误区?

1、与宝宝沟通少

  由于工作的繁忙,许多家长并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具有充沛语言刺激的环境,能与宝宝沟通的机会也比较少。可能一整天孩子能够听到的话语也只有几句而已。那么对于孩子来讲,其实他已经是严重缺失了可以用来模仿的语言素材,也就会导致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有所推迟。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2、总是打断孩子说话

  有些家长的性子比较急躁,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纠正孩子的语法错误,但这会让孩子慢慢丧失对于说话的欲望。家长打断孩子说话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感到非常不满。而孩子也会因为不想让家长再次出现打断自己说话的情况,而拒绝开口说话。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3、用多种语言跟宝宝说话

  很多家庭除了爸妈以外可能还有其他的长辈,而长辈的普通话往往都不会很标准,因此就可能会用方言与宝宝交流。

  可能白天的时候,宝宝接收到的语言类别是方言。等家长回家的时候,宝宝接收到的语言类别就变成了普通话。而在普通话和方言的接连切换的过程中会让宝宝的语言系统变得紊乱。这就会直接导致宝宝弄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向哪位家长学习。孩子也会怕因为说错话而遭到大人的批评,所以不想开口说话。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避开误区?

1、多陪宝宝说话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观点:语言潜质是人类遗传的结果,但是语言发展的原材料需要环境来提供,提供多少语言刺激形式的原材料也会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家长就算工作再繁忙也需要多陪孩子说话,让孩子的大脑可以受到充沛的语言启蒙刺激,进而激发孩子开口说话的欲望,促进宝宝语言启蒙。沟通的内容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家长可以跟宝宝交流今天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激起宝宝的兴趣,让宝宝能够勇敢地与家长交流。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2、不跟宝宝抢话

  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宝宝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家长应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接纳宝宝的小缺点。但当宝宝想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时,有些家长总是会自作聪明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得知孩子下一步的行动,抢走了宝宝的“台词”。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在弱化孩子开口表达的能力。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3、不要用方言和孩子说话

  家长尽量不要使用方言和孩子说话。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比如说像发音,含义等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对于孩子来讲普通话是他需要学会的第一门语言。家长可以等宝宝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并且已经把普通话掌握得很好的时候再开始教孩子说方言。


教宝宝说话时,这三个“禁区”不要踏入,否则你越教孩子说话越晚


  作为家长想要幼儿在语言敏感期能够尽早让宝宝学会说话,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踏入这三个禁区,否则会与你想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的初衷背道而驰。尤其是沟通这一块,家长一定要做起来。如果不能创造一个互相沟通的良好环境,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早起语言启蒙,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只会越拖越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