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坚:脚踏实地的创新者

□全媒体记者  庄向娟

在区经济与信息化局的一间办公室里,深蓝色的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白色的数据,浅蓝色的水波样线条则反映着各项指标的实时进度。这是一款由区经济与信息化局主导并联合自主研发,全新的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自2019年3月试运行以来,这套系统已接入360多家工业企业,实时采集4600多台制造业设备,并帮助40余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车间改造,大大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而这一上承最新物联网技术,下接中小企业生产地气的数字化产品,其创意提出者和设计者,正是该局副局长陈灵坚。

勇敢挑战  直面转型痛点

打造数字“新引擎”

两年前,陈灵坚接过区委、区政府交给他的任务,开始探索区域内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没多久,他就发现,市场上现成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并不能解决企业大量的实际痛点。陈灵坚迎难而上,自己研发。

陈灵坚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学习有关物联网的知识,并深入企业,在生产一线现场同企业主一对一探讨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路径。

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能知晓目前的技术能力,同时还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产业管理提出明确的需求,不知不觉间,陈灵坚成了“业内专家”。

他戏称自己就好像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即便是在元旦都在催促开发单位的工作进度。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陈灵坚率领的团队终于找到突破口,通过采集生产设备的电流数据破解了设备物联应用的痛点,新开发的系统能适应100多种现有工业设备,使企业的绝大部分生产数据都接入平台,从而真正发挥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效应。同时,陈灵坚还通过此次系统开发,批量化地为企业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使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成本大幅下降,平均节省综合成本80%以上,有力促进了这一技术在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落地。

运行半年多来,这一新开发的系统不仅获得了企业的赞誉,还被列入了浙江省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获得了骄人业绩。

主动改革  直通运行堵点

构建服务“全闭环”

在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加持下,我区企业正意欲扬帆起航,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放缓了企业前行的脚步。区委、区政府当机立断,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疏通企业发展前行路上的“堵点”。这一任务还是落到陈灵坚肩上。

陈灵坚说,要我牵头,那就不玩虚的,决不能仅仅分转企业反映上来的问题,而是要优化流程,改革机制,真真切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陈灵坚趁热打铁,在刚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加入了企业服务“直通车”板块,通过优化核查、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等6个流程,切实督促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但要使系统能真正发挥作用,窍门还是“零距离”核查。陈灵坚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查证企业的真实诉求,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再组织召开协调会开展会商研判,商定承办意见,制订工作进度上传系统。如此一来,企业可随时登录平台实时查看问题处理进度,最终结果将反馈给企业,并请企业对处理结果评分。

经几轮试运行,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区“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受理企业反映问题124项,经核查后正式建档立项95项,办结率达到84%。在“直通车”机制的协调下,许多积压了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有的企业还为此专门送来了锦旗。

破冰前行  直击政策盲点

跑出解难“加速度”

随着服务的不断深入,深层次问题慢慢显露出来。此时,陈灵坚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有企业反映,企业生活区的用水和食堂用水实际上属于居民用水,但水价却按照工业用水计价。陈灵坚调阅了大量省市关于企业水费执行规范,在吃透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两轮会商,厘清了用水难题。经协调,自来水公司完善了此类事项的申报对象、标准和流程,同时强化了监督,确保企业无异议、无争议。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生活用水差价1.64元/吨,相关企业全年可节约成本上万元。

有企业反映,主城区货车禁行影响了企业运输效能,尤其是不能适应当下正在发生的小批量频发货的运行环境。陈灵坚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项很多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难题。这时,他又主动拓展服务领域,促推交警部门优化办事流程,将重点企业货车通行的申请由隔日受理,“浓缩”为当日受理,申请对象也由原来的32家规上重点企业,放宽至58家规上企业和规下重点企业,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优化的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