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的生活每天日复一日,书籍给平淡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成年后的生活忙忙碌碌,书籍又成为了狂奔的岁月里让身心得以休憩的精神港湾。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会向全球各地《领航者》嘉宾要来他们的书单,希望能继续带领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领航人生、洞见未来。

这些嘉宾大多都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借此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感恩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大家,希望他们的分享也能让大家有收获。


最受《领航者》嘉宾喜爱书籍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推荐嘉宾:朱清时、何小鹏、阿姆侬·沙苏亚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总结三年来领航者们推荐的书籍发现,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三部曲”可以荣登目前最受《领航者》嘉宾欢迎的系列书刊。在最近一年采访的嘉宾中,南方科技大学创始校长朱清时推荐《人类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这本书让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探寻人类如何从普通动物成为食物链顶端的主宰者;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推荐《未来简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这其中摆出了未来人类将面临的三大问题:生物即算法、意识与智能的分离、大数据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而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先驱以色列公司Mobileye的联合创始人阿姆侬·沙苏亚(Amnon Shashua)推荐《今日简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书中提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的三大挑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这三位嘉宾来自不同的专业和文化背景之下,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十分关注当下的科技趋势,力求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必然》

作者:凯文·凯利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另一位备受领航者们推崇的作家、也是《领航者》的嘉宾,他就是美国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他所著的畅销书《必然》(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积极探讨在当下人类社会发生的改变,哪些是必然,哪些又是意料之外的?在这本书中,凯文·凯利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预测在未来20年科技发展的12种必然趋势。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凯文·凯利相信,在未来,真实世界里的每个东西都会有一个芯片,整个世界都将被数字化,一切都将在虚拟数字世界里有一个复制品,像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比如说每个房间、每个建筑会有一个数字版本的复制体坐落在同一个地方。我们肉眼看不到这个虚拟世界,但在新的辅助设备比如眼镜、手机、手表等的帮助下,我们就能看到这些虚拟信息。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将被数字化,一个真正万物互联的世界即将到来。


凯文·凯利认为,镜像世界的技术基础之一就是廉价、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意义可能比我们今天想象得还要重大,将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凯文·凯利相信,它会比过去的工业革命更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


《为什么》

作者:朱迪亚·珀尔

《伯罗奔尼撒战争》

作者:唐纳德•卡根

推荐嘉宾:马克·汤普森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另一位身处不同行业的领航者,纽约时报的总裁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同样十分关注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的议题。他推荐的是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朱迪亚·珀尔 (Judea Pearl) 所著的《为什么》(The Book of Why :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作者认为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机器学习技术,都是基于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机器人要想学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就必须学会问“为什么”,也就是要让机器学会因果推理。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而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点就是我们会思考,会问为什么,会对事情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汤普森指出在这个信息爆炸、假新闻满天飞和观点与事实混淆的当下,人们要武装自己不被虚假信息所愚弄,就要争取从不同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不要总是相信别人的见解,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做出分析判断。

作为一家老牌报纸的总裁,汤普森直言,:“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信任我们的读者,而是有批判性的读者。” 他希望读者能指出他们什么地方的报道错了,因为人类的信任不只是点头说“我相信你”,而是能够质问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

除了《为什么》之外,汤普森还推荐了另一本书《伯罗奔尼撒战争》(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讲述的是一场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大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美国前国防部长特别顾问和助理国防部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推荐了这本书。


《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

推荐嘉宾:李东生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作为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顶尖专家,艾利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影响深远。我们的一些领航者嘉宾也是他的粉丝,比如TCL集团的董事长李东生就推荐了艾利森的著作《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萨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注定一战》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分析了历史上16个相似的案例和战争场景,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据艾利森的研究,在过去的500年里,16个上升国家中有12个在崛起过程中同时有大国发生了战争,而成功避免战争的只有4例,那就是15世纪末西班牙取代葡萄牙成为世界海上霸王,20世纪初的英国和追赶者美国,冷战时期的美国与前苏联,从1990年直到今天的英法与统一之后蒸蒸日上的德国。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对于美国来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应该永远延续,好像中国这样的对手的崛起自然会让美国感到不舒服。但当我们回看历史,美国在20世纪初对英国的超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功避免战争的案例。英国当时应对得很好,及时适应和做出调整。艾利森特别强调,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会重复失败的历史。修昔底德在2500年前就写过这个在历史上不断发生的规律。历史是根据人们所做出的选择和决定去发展的,不是由所谓的命运去决定,我们今天不能犯相同的错误,必须吸取教训,也从成功者身上学习。如果面对严肃的结构性风险,那我们就要更加小心、谨慎,更富想象力去思考和更灵活地去应对。


《中国与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

作者:傅高义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谈到国际政治议题,就不免想起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专家傅高义教授(Ezra Vogel)。他因《邓小平时代》一书为更多中国人民所熟知。而今年他刚刚推出了一本中日关系的专著《中国与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考察了中日关系史上的多个重要转折点,探讨为何中国和日本在文化和政治上千年以来密切连接,但如今两国关系复杂的原因。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跟日本的关系特别密切。如今特朗普奉行保护主义之后,傅高义认为美日之间关于军队的合作不会有改变,但是在贸易等其他事务上,美日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不如以前。而日本跟中国的贸易非常多,因此傅高义认为,在这方面中日关系会有所改善。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但傅高义认为中日关系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可以循序渐进。在他看来,中国可以向日本学习,在现代化进程逐渐结束时,如何建立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相较日本都是比较大的,可向日本学习,“公司的领导人跟普通的工人的收入差距,在美国的企业可能是一百比一,在日本可能是六百比一百,只是六倍左右。”


与此同时,傅高义也认为日本需要向中国学习,“日本是个小岛,日本人的看法有时候太狭隘了。” 在他看来,地大物博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人,因此中国人对事物有比较广泛的看法。在产业规模化、高科技等新兴领域,中国也有机会超过日本。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给了日本一些刺激。“我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很穷,非常努力。最近日本比较自满,没有积极性,要是日本不努力,就会赶不上中国。”


《大梦无疆》

作者:西蒙·佩雷斯

推荐嘉宾:舍米·佩雷斯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东亚版图上激烈上演着关于创新的竞争与合作,而在西亚的土地上,小国以色列却突破了自然条件匮乏和周边强敌环伺的重重困难,成为了全球创新的新引擎。以色列最大的风投基金创始人舍米·佩雷斯(Chemi Peres) 就推荐了他父亲的自传《大梦无疆》(No Room for Small Dreams: Courage, Imagination,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Israel)。他的父亲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是以色列的开国元勋,国际社会公认其领导力智能集中体现于力推动中东和平和促进以色列科技创新发展两大方面。完成这本书几周后,佩雷斯总统就与世长辞,而舍米也接过父亲的衣钵,延续父亲关于创新与和平的梦想。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一直致力于为和平而创新。” 舍米说,父亲梦想中的“新中东”将是一个创新和创业蓬勃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平共处的中东,是一个只有赢家的未来,因为他相信一个依靠科学和技术发展经济的国家,其发展是不需要以其他国家的损失为代价的。虽然父亲已经离他而去,但是父亲留下的乐观主义陪伴着舍米,激励着他不怕争议,为梦想奋斗。


《事实》

作者:汉斯·罗斯林

推荐嘉宾:帕特·基辛格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从领航者们推荐的书中可以看出,有些领航者注重从历史中学习、总结规律、套用于当下,有些领航者关注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有些领航者更希望从书中获取当下决策、生活的智慧。曾任英特尔首任首席技术官、现任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的VMWare(威睿)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推荐了《事实》(Factfulness)这本书。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够远离焦虑、充满希望、做出有效决策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避免情绪化决策,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


在日常工作中,基辛格本人也是一个有“平衡的智慧”的人,虽然身处要职,事务繁忙,但他尽力把工作与生活平衡好,也为后辈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基辛格说要想保持生活的平衡,有关优先排序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工作总是排在前面,那家庭就变得不是优先了。他承认,在职业生涯中,总有几个阶段压力会比较大,需要倾全力于工作。在这种时候,向工作倾斜是没错的,但之后要想办法把平衡找回来,比如一段时间繁忙的工作结束后要安排一个大假期,把生活找回来。

在中国,很多行业比较推崇狼性文化,996工作成风,基辛格对此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说人们必须反问自己,“你今天工作的节奏,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保持这样的节奏,你可以持续吗?” 如果无法持续,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可能很难取得成功,因为生活将会崩溃,家人会离开你,婚姻会名存实亡,孩子可能不认识你。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但是究竟如何才有底气对工作说“不”,帕特说这就要我们平时多努力,首先我们得是一个伟大的员工,努力把工作做得很好,致力于成功,并且继续创造价值,学习未来的新技能。基辛格叫这个隐形银行账户,平时工作时多往里面存钱,到了要休息的时候,自然能获得上司和同事的理解。


《人性的弱点》

作者:戴尔·卡耐基

推荐嘉宾:阿南特·阿格瓦尔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在美国的东海岸,全球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edX的创始人阿南特·阿格瓦尔(Anant Agarwal)推荐的是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励志书之一。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本书汇集了他的思想精华,主要讲述了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平安快乐的要诀、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如何更好地说服他人、如何让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等等十分实用的人际关系技能和生活态度。而身处教育工作,阿格瓦尔对于新时代的沟通方式也有独到的见解。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如今的年轻人热衷于在互联网交流,而在面对面交流时却只顾做“低头族”,许多教育工作者将这视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阿格瓦尔提出:“如果我们将在线互动视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将技术视为机遇和解决方案,不能那么老套。我认为如果学习者想要拥抱技术并且彼此互动,这是一件好事。” 他举了自己女儿的例子,“每次我给她发短信,都会得到实时回复。但打电话给她,她就不接。” 阿格瓦尔认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倚老卖老,“我认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对于在线互动感到更加舒服。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一点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推荐嘉宾:米雯娟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同样是线上教育平台创始人,全球最大的在线青少儿英语品牌VIPKID的创始人米雯娟推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本书的作者曾是集中营里的囚犯,饱受监狱生活的凌辱之后,他已经失去了一切。然而他凭借着这些经历发明了“意义治疗法”,最终成为了一名精神医学家。这位了不起的学者通过这本书,送给我们一个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当今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

推荐这本书的米雯娟也时刻在思考在线教育平台的使命。米文娟希望电子化、数字化内容让个性化学习不再是一句美好的口号,让智能的教学可以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每个阶段的学习需求,随时追踪孩子的进展,给予及时反馈。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米雯娟也认为,在教和学上效率并不足够高。今天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一个老师教很多学生这样的模式上,而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帮助教学创造更高的效率,比如人工智能助教可以帮老师去教重复性的内容等等,这样一个方面可以让学费变得更低,另一个方面也让老师的价值变得更高。


米雯娟相信,未来的教育就是连接、普惠、个性化,而VIPKID作为一个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历史使命就是去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她希望构建一个世界大课堂,一个在线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把学生培养成为全球小公民。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作者:郝景芳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孩子是明日的希望,教育一直是领航者长期关注的话题。我国当代科幻作家郝景芳曾著有雨果奖得奖作品《折叠北京》,文理双修,都颇有成就。她很感恩,妈妈在她小时候陪她看书这个快乐的过程,帮助她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郝景芳将自己的“跨界人生”归结于小时候父母给予她充分的自由与成长的空间,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发现自己想读的书,培养了最难能可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郝景芳在晋升为人母之后,近年来积极投身儿童教育事业,更想给大家推荐她的另一部作品《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在书中,她通过“激活大脑力”“提高学习力”“培养科学力”“锻炼思考力”和“塑造软实力”五个方面,直击中国家长的痛点,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郝景芳信奉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她希望孩子们能拥有清楚的自我认知,而不是浑浑噩噩过一生。她希望孩子的觉醒时刻能够来得早一点,可以早早地去想一想:“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未来想过怎样的生活?” 找到答案之后的生活就是有意识的、自己会选择的了,也是自己会去努力,会去为自己负责的了。


《创新者》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创新者的培养》

作者:托尼·瓦格纳

推荐嘉宾:李泽湘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教育和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领航者今年关注的重要议题。大疆创新科技一直被视为我国创新型企业的代表,而大疆的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为大家推荐了《创新者》(The Innovators: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和《创新者的培养》(Creating Innovators: The Making of Young People Who Will Change the World)两本书。其中《创新者》一书细数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等一群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创新者的成功故事,以及他们为后人培养出的创新土壤。而《创新者的培养》论证了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背后的逻辑,探讨了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雇主们应该如何培养年轻人,使他们具备创新者的能力。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作为致力于将产学研相结合起来的研究者、创业者,李泽湘深深意识到,国际竞争和世界产业格局都在在发生改变,模仿和追随不足以支持我国的产业升级。李泽湘希望,他的学生不仅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去提出问题,定义问题,去不断地创造新的东西。


他观察到,好的学者往往每五年或者十年就会改变一次研究方向,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快速变化。所以他告诫年轻人,科技日新月异,保持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热情、敢于承担风险很重要。李泽湘十分推崇项目式学习,认为动手实践最重要,致力于让这些新时代的创业创新人才也能“量产”,系统性地培养出属于智能时代的人才。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在过去的三年中,领航者一直致力于弘扬阅读文化,推广终身学习。在知识迭代迅速的今天,读书已经不止是获取知识的窗口,更是日常生活中平复焦虑、洗除浮躁的一味调养良药。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从每天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也欢迎大家与我们分享您的读书心得!


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人,梦想不会遥远

编辑:雪曼、思雅、巴塔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