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蕪湖跨江發展:江北大龍灣 浦東陸家嘴

同樣的題目,魚眼寫了三遍。

誰能理解魚眼的苦衷呢?

雖然同樣的題目寫了三遍,但角度顯然是不同的。

讀了第一篇的網友,應該能明顯的感覺到,那是以未來的眼光來看蕪湖大龍灣的發展。蕪湖要想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一個戰略發展的基點,跨江是必須且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

這既是區域均衡發展的需要,也是未來能否搶佔安徽二哥位置的現實需求。其次,放在長三角的範圍內,打通省內的資源比尋求省外的資源更具成本的現實性。契機顯然就是即將通航的商合杭大橋——蕪湖三橋。

再說蕪湖跨江發展:江北大龍灣 浦東陸家嘴

未來是美好的,但過程是曲折的。因此,才有了第二篇稿子的出來。那是站在過去的視野來看可能性和可行性。丘吉爾說,你能看到多久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僅憑一時的頭腦發熱,盲目啟動,更需要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適合自己,匹配脾性的方案。不論是武漢,還是南京,甚至一筆帶過的重慶,杭州,都是一面面鏡子,照見蕪湖跨江發展的未來。

那麼,第三篇稿子就必然要站在現在的角度,發覺我們的機遇。一個城市的發展必然是人的發展,給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足夠的生存,發展的空間,我們才有足夠熱情和十分的信心,甚至可以為此大吹大擂,自娛自樂,或許只是想告訴不在這裡生活和發展的朋友:我現在生活的很好,未來還會更好!

再說蕪湖跨江發展:江北大龍灣 浦東陸家嘴

以下,將從土地和樓市兩個方面聊聊蕪湖的大龍灣,未來的陸家嘴。

現在蕪湖在江對岸的大龍灣畫了個大餅,經過媒體一眾人的熱炒,已經越來越香,吸引了很多投資客的狗鼻子。當然也會有很多人會問,錢從哪裡來?麵粉從哪裡來?這也是我在上篇文章結尾留下的那句話。

城市的發展需要不斷的投資。錢主為什麼樂意將大把大把的錢投到一片荒無人煙的空地上呢?這個一方面來自投資家們的戰略眼光,把準了一座城市發展的脈絡。而實際上,可能不過是根據一個城市的短長期的發展規劃而作出的基本判斷。說通俗一點,就是大餅畫得很逼真,似乎還能聞到香味,但很多時候就是吃不著,沈巷就是個例子。

地方政府除了擅長畫餅之外,還擁有一本萬利的資源——土地。廉價的土地和廉價的勞動力的有機結合,成就了中國過去發展的基本面。土地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被地方政府作為融資的工具,為城市發展提供足夠的經濟來源。這些錢再投入到城市的基礎建設當中去,逐漸伸出城市的邊緣,進一步推動土地價格的上漲。

所謂的一環二環三環四環,畫的不止是城市邊緣線,而是土地價格線。

再說蕪湖跨江發展:江北大龍灣 浦東陸家嘴

以土地支撐起來的城市,疊加投資、科技的效應,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個的小經濟圈,大城市圈,大都市圈甚至大城市群,也就撐起了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局面和龐大的經濟體。蕪湖以商合杭大橋的落成為契機,將發展的觸角伸入到大龍灣區域,並通過大基建的投入,要在蕪湖城區的江岸線上形成9條過江通道,5年內實現兩條過江隧道,城南過江隧道和北京路過江隧道,2號軌交線直通江對岸,到達大龍灣。

也就是說,未來的蕪湖二環線從北西邊直接劃到了江對岸,那對開發商意味著什麼?

昨天,媒體報道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官網發佈2019年安徽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這份報告顯示,在重點監測城市中,蕪湖住宅地價高達蕪湖5557 元/平。而大龍灣1#和5#片區地塊的起始拍賣價還不到800元/平。如果按5000元/平的商品房回購價格計算,這塊地的樓面價不超過2000元/平,這樣一算計,3500的空間就構成了利差,成為地方政府撬動大龍灣開發的槓桿。面對這樣的誘惑,傻大白的投資客還會傻嗎?

再說蕪湖跨江發展:江北大龍灣 浦東陸家嘴

政府通過控制地價來引導北面的開發,實現城市的跨江發展。如果一切順順趟趟,接下來的疑問可能就會出現在個體身上,蕪湖的老百姓從中能獲得什麼?

人的發展在於機會的大小和空間的天花板。如果蕪湖發展格局僅限於江的一邊,就像走路時只能甩動一條胳膊一樣,肯定不會協調。而居住在這座城市身上的每一個人也都會晃盪晃盪,感覺得不安。大龍灣的產城結合,產業聯動將會給更多的蕪湖人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蕪湖普通老百姓也會在自己的地界上找到一份發揮才智的機會和空間。

勞動創造財富,城市發展能為勞動者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人的財富增長不止於勞動,還有相當比例的資本孳息。魚眼以前表達過一個概念,人口和資本的充分流動往往能創造更多的士別三日的奇蹟。指不定哪個出去發展的老鄉突然就衣錦還鄉了,好比出去時是朱子文,回來時就是大衣哥。

再說蕪湖跨江發展:江北大龍灣 浦東陸家嘴

更多人拉開的財富差距往往發生在樓市的投資上。如果大龍灣成行,相信很多人會成為這個“陸家嘴”的新人,因為他們也覺得哪裡有礦,5年裡可能挖出金子來。

綜上三篇,魚眼完結了大龍灣的所有稿子。大龍灣是蕪湖的希望之地,承接著蕪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是魚眼,看見未來,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