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溫槍、睡袋 寧波鄞州這場紀實影展,讓七旬老夫妻看得抹起了眼淚

“如果不是他們,今年春天可能來得不會這麼早。”4月20日下午,東勝街道老居民竺樂樂和老伴特意坐車來到集盒廣場,參觀鄞州“戰疫情公益紀實影展”。

這場由寧波市鄞州區委宣傳部等部門牽頭髮起的公益影展,展出了向社會各界徵集來的195張照片以及睡袋、額溫槍等防疫實物,讓很多市民停下腳步。一對七旬老夫妻倆足足看了半個多小時,看著看著,老人忍不住抹起眼淚。

額溫槍、睡袋 寧波鄞州這場紀實影展,讓七旬老夫妻看得抹起了眼淚

七旬老夫妻看影展

卡口的特殊生日,“光頭”逆行者

195張照片記錄一段不平凡的歲月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公益影展上的195張照片,記錄了一段特別的日子。

在“一線‘守門’當家人”板塊,很多市民看到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名社區居委會負責人眼眶泛紅,拍照前她剛剛被一名不理解工作的群眾責罵,雖然她眼裡噙著淚水但目光依然堅定;另一張照片,拍的是福明街道江城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建寅正在為居民測量體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金融硅谷”所在地,在防疫關鍵時期,陳建寅每天都要在32幢樓宇之間巡邏,同時為了確保金融單位按規定正常復工,他要嚴格為進入商務樓宇的相關企業工作人員“把關”。

在“逆行英雄”板塊,51張由全體鄞州援鄂醫務人員照片組成的心形圖案,竺樂樂盯著看了很久,嘴裡喃喃自語。“這些人是真的逆行英雄,是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

額溫槍、睡袋 寧波鄞州這場紀實影展,讓七旬老夫妻看得抹起了眼淚

51張全體鄞州援鄂醫務人員照片組成的心形圖案

今年2月份開始,業餘攝影愛好者周偉平把照相機對準了社區工作人員和一線志願者,他用鏡頭記錄他們在防疫中的點滴。有一次,他剛好來到戎家社區,正趕上70歲的退伍空軍志願者過生日,社區黨委書記高素瓊特意給他訂了一份炒麵,大家在社區卡口給他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那一瞬間,我特別感動,忍不住拿出相機抓拍了幾張。”

睡袋、綁著暖寶寶的額溫槍

現場展出的防疫實物太接地氣了

“這些都是我抽空寫的,沒想到被社區拿來展出了!”看到密密麻麻長達17頁的感謝信,竺樂樂有些不好意思了。“都是寫給我們一線防疫人員的,他們實在太辛苦了!”

竺樂樂今年70歲,和老伴在東勝街道張斌社區住了36年,他們的熱心腸在社區是出了名的。竺阿姨是社區“文明大管家”帶頭人,雖然他們早兩年已經搬走了,但凡社區有需要,她總是衝在最前頭。社區親切地稱她為“零薪社工”,不拿一分錢,卻盡心盡力為居民服務。

額溫槍、睡袋 寧波鄞州這場紀實影展,讓七旬老夫妻看得抹起了眼淚

竺樂樂老人在現場看到了自己手寫的感謝信

防疫期間,竺阿姨報名當志願者,還把70歲的老伴兒史師傅拉來了,夫妻倆協助社區做好日常巡查和宣傳。

有意思的是,竺阿姨一邊做志願者,一邊還在空閒時間當宣傳員,記錄社區的溫暖故事。“這封信是寫我們社區書記的,這是寫給我們社區志願者的,他們都做得特別好,我要寫下來,好好宣傳宣傳他們!”

這次展出的防疫實物有50多件,有口罩、各式各樣的宣傳橫幅、甬行碼掃碼告知,更有睡袋、綁著暖寶寶的額溫槍、底部燒黑了的小鍋等,可謂相當接地氣。

額溫槍、睡袋 寧波鄞州這場紀實影展,讓七旬老夫妻看得抹起了眼淚

“90後”社工的睡袋

每一件實物背後都有一段特別的故事。其中,睡袋的主人屬於一位“90後”女社工金玲玲。當時公共交通暫停營運,她和另外一名“90後”女社工結伴睡在社區辦公室。一張沙發床,一條抱枕毯,是她們禦寒的全部裝備。她說,本來挺擔心自己認床,晚上會睡不好,沒想到一躺下就睡著了。

新冠肺炎疫情,註定會在我們的生命裡留下重彩濃墨的一筆。今年以來,鄞州區先後開展 “三級書記守三門”“千名幹部守萬門”“把黨旗插在一線”等工作,全面打好疫情防控戰和發展總體戰。為了記錄這段不平凡的歲月,鄞州區委宣傳部等部門牽頭髮起本次公益影展,以公益紀實影展的方式,留住這些動人瞬間和英雄身影。

本次公益影展將持續半個月,五一期間將在鄞州萬達廣場巡展,同時線上影展將同步啟動,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去現場看看,重溫下這段特別的日子。

額溫槍、睡袋 寧波鄞州這場紀實影展,讓七旬老夫妻看得抹起了眼淚

貼著暖寶寶的額溫槍

記者 薛曹盛 通訊員 毛雯雯 宓伊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