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文丨虎爸虎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某卫视的一档亲子话题节目《少年说》是近来比较受欢迎的节目,节目中孩子们可以站在讲台上和父母对话,说出自己心里希望父母关注的内容。一次,一名男生站在讲台上,抱怨母亲总是偷看自己的微信,甚至还会模仿自己的语气和同学聊天。

男生觉得母亲这样的行为特别的幼稚,也特别的不尊重人。男生有些害羞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母亲可以多尊重自己的隐私一点。最后男孩有些无奈地提出“以后能不能不要再看我微信了?”男孩的母亲也做了应答,表示自己只是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并没有恶意,以后会给孩子留有空间。

“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一、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也有隐私

当天,女孩因为赖床没有准备上网课惹怒了父亲。父亲觉得这是女儿不求上进,于是在没有敲门的情况下就进了女儿的房间,一把把被子掀了起来,并且拍了女儿的尴尬模样的视频发到微信群里。

女儿觉得自己的隐私和尊严都受到了侵犯,于是激动之下对着父亲举起了剪刀。母亲见状担心意外发生,这才无奈报警。

1. 2-3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自尊心

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不明白“小孩子而已,有什么伤自尊的。”其实,在孩有了自我意识以后,自尊心会慢慢地形成。有了自尊心的孩子更加会注重隐私的维护,当父母“越界”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很受伤。

“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2. 独立性觉醒,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空间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2-3岁的时候,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我”,这个“我”和父母不是一体的,此后孩子更为迫切地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里存放着孩子的隐私。

3. 孩子的认知变得丰满,对于隐私更为敏感

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感会变得更为丰富。当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逐渐完整起来后,孩子更加注重自我的隐私感。并且对此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保护意识,即便是亲近的父母,孩子也希望能够有一处父母也不能触碰的空间。

“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二、尊重孩子的隐私有哪些好处?

1.给予孩子自尊感满足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孩子表现出了超强的自尊感,父母表示理解的姿态可以让孩子的心理诉求得到满足。有高自尊感的孩子心理有安全感,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概率更高。

2.让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孩子会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应对中感受到对自我的尊重,这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对父母保持信任,更加容易放下面子对父母倾诉。亲子间的信任感从尊重孩子的隐私开始。

“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3.有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

隐私得到尊重的孩子在独立性发展方面更加有优势,孩子不会对父母过度依赖,具备独自处理问题,控制负面情绪,消化挫折感的能力。孩子的独立性在父母的尊重中得到了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会让孩子的心智成长得更加健全。那么父母如何应对才能够对此有所实现呢?

三、尊重孩子隐私,父母应该怎么做?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产,认为自己对孩子管控是自然,事实上给予孩子独立性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尊重孩子的隐私才会得以实现。父母应该放下顾虑,正如刘墉所说的那样,想想自己的青春期,父母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2.给予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

这个空间是属于孩子的,即便父母是空间提供者也完全不能够干预,这个空间可以是孩子的专属房间也可以是孩子的日记。独立空间满足了孩子的隐私感满足,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妈,别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3.把握好爱的分寸

父母的爱可以是无私的,但是却不是亲密无间的。有分寸感的爱的表达才能够对孩子有好处,才能够被孩子所接纳。爱的分寸感会让孩子更加有机会活出自我、活得独立。

刘墉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理应有属于自我的隐私世界,一直被担心有人闯入的心理并不适宜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有必要在孩子的隐私方面适当放手,良好的交流足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动态,过多地干涉反而让孩子抵触和反感。大家对于孩子的隐私是否给予尊重了呢?

本文由虎爸虎妈熊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