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詠煤炭

明 代 於 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作者簡介: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譯文: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鑿開混沌之地層,獲得煤炭是烏金。蘊藏無盡之熱力,心藏情義最深沉。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猶如浩浩之春風。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鐘鼎彝器之製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鐵石雖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飽又穿暖。不辭辛勞與艱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註解:

鑿開混沌(dùn)得烏金,藏蓄(xù)陽和意最深。

鑿開混沌之地層,獲得煤炭是烏金。蘊藏無盡之熱力,心藏情義最深沉。混沌:古代指世界未開闢前的原始狀態。這裡指未開發的煤礦。烏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澤,故名。陽和:原指陽光和暖。這裡借指煤炭蓄藏的熱力。意最深:有深層的情意。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猶如浩浩之春風。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爝火:小火,火把。

浩浩:廣大無際貌。烘爐:大火爐。

鼎彝(yí)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鐘鼎彝器之製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鐵石雖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鼎彝:原是古代的飲食用具,後專指帝王宗廟祭器,引申為國家、朝廷。這裡兼含兩義。鼎,炊具;

彝,酒器。

元:通“原”,本來。賴:依靠。

生成力:煤炭燃燒生成的力量。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飽又穿暖。不辭辛勞與艱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蒼生:老百姓。


賞析:

這首詠物詩,是作者以煤炭自喻,託物明志,表現其為國為民的抱負。於寫物中結合著詠懷。

  第一句:詠煤炭點題。

  第二句:正面抒懷,說這裡蘊藏著治國安民的陽和布澤之氣。“意最深”,特別突出此重點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陽和”,“照破夜沉沉 ”,對照著寫,顯示除舊佈新的力量。古人稱廟堂宰相為鼎鼐,這裡說宰相的作為,有賴於其人具有生成萬物的能力,仍從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鐵石”句表示堅貞不變的決心,也正是于謙人格的寫照。

  第四句:“但願蒼生俱飽暖”,從煤炭進一步生髮,即杜甫廣廈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擴大之。末句綰結到自己出山濟世,一切艱辛在所甘心歷之的本意,即託物言志。

  綜上:

  前四句描寫煤炭的形象,寫盡煤炭一生。後四句有感而發,抒發詩人為國為民,竭盡心力的情懷。全詩以物喻人,託物言志。 詩人一生憂國憂民,以興國為己任。其志向在後四句明確點出,其捨己為公的心志在後兩句表現得尤為明顯。綜合全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這樣的志向:鐵石雖然堅硬,但依然存有為國為民造福之心,即使歷盡千辛萬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艱難,捨身為國為民效力。


[名句出處]——“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名句出處]——“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名句出處]——“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