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從中國撤高科技企業 英國曆史上製造業如何迴流


日美從中國撤高科技企業 英國曆史上製造業如何迴流


日本要從中國撤離企業了。

日本近期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於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一項抗疫經濟救助計劃。

其中“改革供應鏈”項目專門列出了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

不僅僅是日本,美國早就提出了“製造業迴歸”。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也提出了一項類似的吸引美國企業撤出中國、迴流美國的建議。

之前的貿易戰,已經眾所周知,中國也提出了關鍵零部件如芯片等必須國產化的要求。

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度發展,將進一步顛覆全球貿易的格局,每個國家都會把關鍵產業視為國家安全的高度去對待。


日美從中國撤高科技企業 英國曆史上製造業如何迴流


如果從歷史上看,過去的關鍵產業可能是香料、茶葉、瓷器、棉花、紡織機、輪船等等,現在的關鍵產業就是5G、芯片、口罩、呼吸機等。

過去讀經濟學,比較優勢理論告訴我們,誰擅長生產什麼,就可以從誰處買。現在這一理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可能面臨挑戰。

有些產業,別人再擅長,也必須自己學會,哪怕付出超過購買的代價。

最近讀《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其中有個細節深有感觸。

當時,英國大量從印度等國家進口棉花、棉布,本國棉紡織產業雖然也在發展,但受到了印度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壓制,發展受阻。

在那個時代,棉紡織產品是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高級產品,是本國製造業能力的體現。

1708年,英國《笛福評論》刊登評論表示“我國製造業衰敗的正真原因是東印度公司進口越來越多的軋光印花布和印花純色布”。

“不僅從普通百姓嘴邊奪走麵包,東印度貿易還奪走了所有人的工作機會”。

怎麼樣,這段300年前的話是不是有某種似曾相識?


日美從中國撤高科技企業 英國曆史上製造業如何迴流


似乎這些話都是最近這兩年來特朗普說的最頻繁的話。

明說暗渡認為,每一個時代的科技和戰略物品,上升為國家競爭力的產品時,市場經濟的比較優勢理論將部分失效。

就像眼下,哪怕中國製造口罩和呼吸機的能力和效率最高,也願意以市場價格賣給各國,但別國還是要自主生產口罩和呼吸機。

因為戰略物品不能受制於人。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日本遷移企業回本國也顯得容易理解了,不僅僅是為了提振本國的就業,更是為了製造業關鍵產業鏈不受制於人。

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冠肺炎的影響,已經開啟了“逆全球化”的趨勢,市場經濟的部分機制也處於失效狀態。

每一種行為都可以在歷史深處找到答案。

關鍵技術會隨著時代變遷而變遷,但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思維方式,不會產生全球性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