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警惕!警惕!

近期不少學生在家用手機上網課

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千萬要小心!

已有多名學生被騙!

晉江一女生不僅被騙光了壓歲錢

還刷走父親16萬多元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其實,網絡上誘惑很多,尤其對於平時玩手機、接觸電子產品少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好奇的心理下點開那個包裹著糖衣外表的詐騙信息,一不小心就被騙了。比如,領取手機騙錢、紅包返利騙錢、租借微信號騙錢、遊戲充值、打賞主播等常見騙術,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線上學習,不是把手機交給孩子就完事了,而是應該通過這樣的契機,幫助孩子們完成互聯網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導他們在紛繁的網絡世界裡擦亮雙眼、保持理性,這將惠及孩子們的一生。

化解網絡風險的關鍵

提升中小學生網絡素養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孩子們擁有了一個漫長的“寒假”。困在家中,百無聊賴之下,原本管教嚴格的父母也會對孩子“網”開一面,允許他們玩玩手機遊戲、看看網絡視頻;原本管教寬鬆的家庭,孩子更是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網絡世界裡“撒歡兒”。

假期本就是中小學生網絡安全問題的集中爆發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問題更為凸顯,中小學生拿父母辛苦積攢的存款打賞主播、遊戲充值等新聞不時出現。還有一些中小學生上了諸如買賣遊戲賬號、紅包返利、租借微信號等騙術的當。這警示我們:提升中小學生的網絡素養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浙江金華一學生上網課被騙17萬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一學生被騙近萬元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中小學生網絡素養缺乏足夠重視

儘管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但中國教育體系中仍然缺乏針對中小學生網絡素養的課程,各學校也缺少網絡素養方面的專職教師。教育主管單位約束教師使用網絡工具給學生布置作業的做法頗具爭議。家長也多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視手機、電腦等網絡工具為洪水猛獸。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國教育體系搭建於工業化時代,與現在的網絡社會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脫節。

老一代中國人都知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種說法體現了工業建設對理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城市的中產階層有著“英語要從娃娃抓起”的共識,這是全球化時代的映照。那麼,互聯網時代,學校和家長是不是需要考慮一下新的時代需求?如果讓孩子們在與網絡隔絕的情況下成長,當遭遇網絡安全問題時,除了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之外,學校和家長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

在網絡時代,應該重視學生的互聯網知識與網絡素養的培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恰好給了教育主管部門、教育機構和教育者一個反思的機會:教育部發文要求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各中小學校紛紛使用各種網絡平臺或者網絡視頻工具給孩子們開設網課,家長們也積極為孩子們配備各類網課設備,中小學生在家裡完成學習任務和功課作業——使用網絡的合理性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正視和解決。然而,層出不窮的網絡安全問題也暴露出中小學生網絡素養的缺乏。只有讓中小學生正確認識併合理使用網絡工具,他們才能夠形成網絡自我保護意識和網絡風險識別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需加強監管責任

提升中小學生網絡素養的前提,是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把未成年人保護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抓,儘可能地使用技術手段來化解中小學生所面臨的網絡風險。網絡硬件設備應當配有未成年人模式,包括手機、電腦和網絡路由器等;網絡平臺需要設置專門的未成年人內容庫,包括新聞、視頻和文學網站等;網絡企業應當把未成年人保護作為軟件設計時的首要考量要素;遊戲平臺必須加強規範管理,一旦後臺發現用戶賬戶異常,必須給予警示,超過一定限額可將賬戶凍結……

實際上,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努力,例如:華為和蘋果手機都帶有家長控制模式,騰訊加入了基於人臉識別和身份認證的未成年人保護模式,快手也設置了專屬未成年人的內容庫。但是,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的技術限制措施大多需要用戶(家長)的配合和操作,如果家長自身網絡素養不高,缺乏網絡安全和網絡保護意識,那麼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使用技術限制的作用就會降低。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家長是提升中小學生網絡素養的第一責任人

由於目前學校網絡素養教育的缺位和大部分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網絡設備的規定,家庭成為中小學生上網的第一場域。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中小學生在家裡上網,家長的責任重之又重。

在調研中,經常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有家長拿著華為手機說,能不能反映一下,增加個家長控制功能?有家長點開視頻網站抱怨說,這個框框(未成年人模式的提醒)老是彈出來,煩死人!還有家長說,在孩子面前輸入幾次(支付)密碼,孩子就記住了,沒辦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提高家長對子女的網絡保護意識與提升中小學生網絡素養是一個同步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長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又忙於維持生計,還有一些農村家長外出務工、常年不在子女身邊,他們對中小學生能夠起到的幫助作用極其有限。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降低中小學生網絡風險關鍵在於系統性學校教育

自工業化社會以來,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漸被規範的學校教育所取代,義務教育成為由國家統一實施並予以保障的強制性教育制度,也是當下唯一能夠破除地域、階層、貧富等種種限制的普及性教育。要在全社會範圍內降低中小學生網絡風險,最關鍵的還是依靠系統性的學校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

如若不能將網絡素養作為一項必修課程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就很難解決家庭網絡素養教育不均衡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對於生產和生活作用的逐漸彰顯,網絡技能的基礎性功能越來越重要,網絡時代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網絡技能的人。將網絡素養課程納入義務教育,提升中小學生的網絡素養,既是為了讓中小學生從小習得人生必備的知識,也是為了讓他們學會網絡安全防護和化解網絡風險的基本技能。而在系統性的學校教育方面,中國教育體系的進展遠遠滯後於網絡時代的需求。調研中發現,即便是較為偏遠的山區,學校裡也能夠配備電腦等上網設備,在硬件上基本能夠滿足網絡素養教育的要求,但卻沒有適合中小學生的網絡素養課程體系和專職教師。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網絡時代,重視對中小學生的網絡安全保護是社會的共同責任,是對下一代責無旁貸的義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各種軟件應用的廣泛開發,完全將中小學生屏蔽在網絡世界之外的保護方式顯然不現實。化解中小學生面對的網絡風險需要順勢而為,順應網絡時代的需求,將提升青少年網絡安全作為社會各方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協同解決。

從政府層面而言,網絡主管部門要加快與網絡安全防範相關的制度建設,尤其是引導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正視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從企業層面而言,在推廣使用最新的身份識別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資源投入,可以聯合學校、社會組織、地方機構共同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公益項目。

最關鍵的還是學校和家庭這兩個中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場域,學校教育必須把網絡素養作為一項常規內容納入課程體系,家長也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陪伴子女,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健康、安全、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工具。

— END —

來源|本文刊於《教育家》雜誌2020年4月刊第2期

作者 | 田豐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李香玉

設計|九月九

統籌|周彩麗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第三屆“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學生上網課被刷走16萬元!如何教孩子防範網絡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