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都說“不打不成器”,在以前封建社會時期,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一旦他們做了錯事,家長肯定會拿起皮鞭或者掃把,讓孩子撅起屁股狠狠的抽,遇到圓滑一點的孩子打不了幾下就停下了,可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倔,就是被活生生打死也不認錯,家長也毫不留情,每次都把孩子屁股打的皮開肉綻,根本沒法坐下,就連睡覺都要趴著睡。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在現如今,沒有多少家長捨得對孩子動手,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最多也就推一下,真的下狠手自己也不忍心,這兩種教育方式現如今都在使用,有些家長還是秉承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思想,在孩子犯錯後,給孩子一頓打,可遵循素質教育的家長可並不這麼想,在他們看來打孩子是家長無能的表現,而且這還無法保證孩子以後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有一對夫妻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妻子的思想比較先進,她認為教育孩子應該和他們耐心溝通,告訴孩子每件事其中的道理,這樣孩子才能在以後避免再犯,丈夫的思想相對比較保守,他認為孩子就需要打,在犯錯之後,如果不讓他受點皮肉之苦是沒法長記性的,每次孩子在犯錯之後,都是爸爸拿棍棒,媽媽擋在他面前。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其實,關於孩子的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棍棒”教育與耐心說教存在很大的差異,可從小捱打的孩子會和沒捱過打的孩子在長大後出現不小的差異:

●心理差異

小時候孩子捱打肯定會覺得自己委屈,於是就會大哭大鬧,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被打的逐漸習慣了,所以也就不會感覺有什麼異樣,不過從小沒捱過打的孩子就不會這樣堅強,在長大後,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很輕鬆的就會放棄,抗壓能力非常弱,在面對很大的問題時,往往無法正視,還有可能會選擇消極偏激的處理方式。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性格差異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言行舉止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進而形成習慣,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大多脾氣比較暴躁,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第一時間也會想到通過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相反,小時候沒捱過打的孩子他們也會將父母通情達理的特點“繼承下來”,他們的性格會更加隨和,不會有太過銳利的鋒芒。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其實,打不打孩子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重要,這只是肉體的一種懲罰方式,只要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適當的體罰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孩子在犯錯後,家長應該怎樣教育?

①保持冷靜

首先孩子在犯錯後,家長應該先處理這件事,如果對別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傷害,家長應該主動道歉並協商賠償事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在處理問題的同時也要冷靜下來,用理性的目光來看待問題,不能一氣之下只顧著打罵孩子,這樣不僅無法更好的處理問題,同時家長還有可能因為不明真相而“冤枉”孩子,這是教育中的大忌,在這之下孩子可能會改正錯誤,不過他的心理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②處理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家長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育方式,耐心的說教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還是比較有用的,家長要通過孩子犯下的錯誤為例,給孩子分析這樣做會產生那些危害。打罵孩子可以說是最低級的教育方式,不過這對於一些性情頑劣的孩子來說是最有用的教育方式。

③思想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言行舉止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做出的,孩子在做錯一件事後,家長最好要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如果發現存在思想問題要及時糾正,這樣孩子才能在以後避免犯錯。

孩子不打不成器?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有很大差距,父母需要注意

總之,在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要著急,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要坦然面對,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認清自己的錯誤,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