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日前,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0年高校新增专业名单)。此次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共18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也异常火爆。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作为高中生家长,究竟该如何辩证客观的看待“冷门”“热门”专业呢?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一般来说,冷门专业往往指报考热度较低、就业形势不够乐观的专业;热门专业往往指报考热度较高,就业前景相对较好的专业。但究其根本,衡量一个专业是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要从就业的角度、供给和需求的数据来判断。在报考时,很多同学和家长盲目选择报考热度高的专业,就是忽略了专业就业方面的数据表现。

比如说,法学、会计学、金融学、土木工程、机械、电子等专业都是典型供给过剩的专业,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的学科优势,但目前在就业市场上,这些专业的人才严重供给大于需求。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范围也不断在变化。随着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价值取向转变,每个时代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都在不断变化。如上世纪7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后的热门专业是中文、哲学等文科;上世纪80、90年代的热门专业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而随着21世纪“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法学应势成为热门专业。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某一专业成为大热门会带来什么社会效应?以法学为例,2002年以后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法学专业,考生报考率也迅速提高,几年过后大量毕业学生进入人才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即使是到了2019年,法学专业的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2005年以后的物流专业、2010年以后的计算机专业也类似,

所以家长们首先应该冷静看待近年来的金融学、人工智能等专业,如果一味追求“热门”,效果有可能反而不好。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今年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有哪些?哲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最近几年报考热度相对较低;而法学、金融学、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人工智能等专业,从报考热度上看都是热门专业。

但作为家长,要冷静的从就业数据去衡量这些专业,有很多冷门专业,事实上就业率高、学费性价比高。比如工学门类的地矿、地质工程、勘探、石油等专业,报考率一直较低,但这些专业就业率非常高。但因为相关工作比较辛苦,所以这些专业成了冷门。而这些专业因为报考人数少,与同校其他专业横向比较分数偏低,学费性价比也很高。如果选择这样的冷门专业,有可能以普通高校的分数,进入重点高校学习。当然,报考前要进行学校和专业的综合考量。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就读热门专业,就一定高枕无忧了吗?不一定。目前本科热门专业有金融学、投资保险、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并非一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比如会计学毕业生一般会进入企业或政府部门,担任一些基础的财务类职位。但随着技术进步,这类工作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较大,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大数据专业、区块链专业,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首先国内人工智能等产业还不成熟,也许在20年后才会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其次由于这些专业报考热度高,高校纷纷开设,学生人数太多,也会导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同时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很多高校开设的金融学专业,虽然不是该校最优势的学科,但分数却最高,导致报考性价比较低。家长在选择时要注意,弄懂升学激烈竞争的根源,综合考量某个专业的性价比。

在考量专业时,除了“冷门”“热门”,家长要从就业数据、未来发展和个人适配这几个方面综合选择,不能盲目听信某一种观点。因为无论是大学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每个考生的报考方案都应该是“私人订制”的,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方案,可以适配所有人。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家长不要被“冷门专业”、“热门专业”的概念迷惑,应审视自身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一个适配度高的专业。对于热门专业,还是要辩证地看待。普通人与时代最好的关系,其实是“领先半步刚刚好”。


教育部公布2020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如何辩证看待热门专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